Chapter713
荊棘之路

 

2003.06.28 自由時報

◎李敏勇

 公投的議題在林義雄號召的核四公投千里苦行多次行程告一段落時,終獲陳水扁總統善意回應。七月四日,核四公投促進會志工在總統府前的靜坐,應視為台灣國民意志與執政權力互動的正面展現。林義雄在民進黨主席任內,陳水扁當選總統,改變泛中國國民黨統治的歷史進程可望繼而再之。

 挑撥林義雄和陳水扁的不懷好意媒體言語,泛中國國民黨政治人物的談話,都可視為阻礙台灣歷程正面發展的惡意行徑。但台灣人民應當會樂觀林義雄、陳水扁在對應舊體制復辟化的合擊,一如期待李登輝、陳水扁這前後兩位台灣人總統為民主化、台灣化的相輔相成。台灣的自我重建道路是多麼崎嶇,也可以從這樣的事況體認。

 在這樣的道路上,李登輝、陳水扁承擔的是政治領導人的角色,在最高的權力位置,他們都帶領政府,帶動國家機器。而林義雄,卸下民進黨主席位置後,以一介公民角色,實踐他的政治志業。這樣的志業,始於林義雄在一九七○年代末期獲選為台灣省議會議員時,在政治改革運動仍處於黨外時期,他以「大軍壓境」嚴厲批評演習的戰車部隊佈陣省議會外的恫嚇行動,以至美麗島高雄事件(一九七九)時被挾怨逮捕,進而在複製的二二八事件(一九八○)中,母親與雙胞胎女兒被謀害。並沒有被打倒的林義雄走過死蔭的幽谷,仍然堅持仿效甘地,以非武力抗爭的精神,追尋台灣的願景。

 相形之下,美麗島事件時的新聞局長宋楚瑜,在統治權力一路以來的行跡,實為昭昭惡行,堪稱美與醜的對比。

 以苦行實踐美的志業,以惡行顯露的是醜的心性。苦行者默默在烈日下,一步一腳印;惡行者也標榜在車旅的全省走透透。但台灣省長與總統夢,俱亡矣!政治之術業,畢竟難敵天理公意,難敵志業,雖可迷惑人於一時,卻非永遠。苦行為何?惡行又為何?知者莫惑!不知者應知之! (作者李敏勇,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