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4.17自由時報
☉戴正德
台灣社會因總統選舉而發生的動亂與不安已差不多一個月了。從發動抗爭者的口中所言,相信這個動亂將會持續一段不短的時日。對一位挫敗的人來說,敗選是沉痛的,特別是一直自認為權位非他莫屬的人,其所帶來的憤怒,更非「驗票、真相」的大白所能平息。換句話說,除了他們心中一個既定目標的達成可以了結他們的抗爭外,沒有其他任何的答案可以滿足他們的訴求。面對層出不窮的抗爭、靜坐、動亂,我們不得不疑惑一個問題,生命是為了鬥爭嗎?如果不是,那麼生命又是為了什麼呢?
一位貧困人家出生的子弟,可能因一位長者對他的關懷而感到心滿意足。一位飢渴難當的人也可能因為別人給的一杯水,而覺得世界充滿溫暖。但當一個人的願望是登上萬人之上的寶座時,一句關心的話,一杯溫馨的水,甚或百般的殷勤相待,都不能滿足其內心的慾望。也就是說,情財富貴非我莫屬,我得不到的,別人也休想能取得。因之情殺、詐欺、抗爭、動亂……,在社會上延續不竭。只因生命不是為了什麼,而是自己無窮慾望的滿足。這個慾望可能是錢財的、名氣的、知識的……,也可能是權位的。
三二○所產生的動亂顯示出我們的社會病得非常厲害。它也告訴我們,我們必須要做徹底的自我反省,否則動亂不安的日子將延續不斷,台灣永無安寧之日。可悲的是通常我們要別人反省,卻看不見自己眼中的樑木,只見別人眼中的細草,從不會自我檢討反省。
一位友人最近問我說:「這個地方你還住得下去嗎?」他放棄國外的高薪、安定的工作回到台灣,只為了回饋故鄉,但回國數年,眼見他無私的奉獻換來的,卻是同僚的冷眼、後進者的暗箭。更可嘆的是他不是服務於一般商界你爭我奪的環境中,卻是被認為純真清流的學術界裡。我回答說,台灣這個明爭暗鬥的經歷我短短的六年裡也經歷到了,不過當我們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只為播種,卻樂意的讓他人去收割時,也就能心安理得了。當仁不讓雖然是崇高的事,但當這個「仁」是批判鬥爭下的結果時,則果實將失去原味,甜美不再。
生命到底是為了什麼?如果大家都只為了自己,你爭我奪,世界將永無安寧之日。生命的寶貴處就在於每一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不論高低、不論貴賤,願意奉獻出自己的心力去服務他人,如是生命的光輝才能燦爛無比。
生命的力量在於不被困難打敗,但在努力的過程中卻不能無所不用其極,而必須以負責任的心,抱持榮譽感,也即不去侵犯別人,在相互尊重的情境下彼此相持,如此生命就會散發光芒美麗無比,整個社會也將會安享和樂。假使我們放不下我們所不能得到的欲求,假使我們堅持己見,假使我們用不義的方法去迫使他人屈服,假使我們以打倒他人、鬥垮擋住我們前路的他人為手段來達到目標……,雖然有時也能成功,但人性成本的消耗卻是無與倫比的,值得嗎?
在衝突理論大師馬克斯之思想裡,這個持續鬥爭,打倒他人的方法是被合理化的,但近世紀的社會進展之經驗已經告訴我們,這絕不是人類的幸福。改革的方法一定不是鬥爭,也不是暗箭傷人。社會的進步不是鬥爭的結果,而是每個人真誠相待、將心比心,「成功不必在我」的心境所使然。社會的繁榮進步和諧、個人的快樂幸福建立在真誠的愛與奉獻上。這種生命價值觀能在台灣落地生根嗎?
假如三二○的晚上連戰在說出「我們要冷靜理性」的話後,能祝福阿扁的當選,台灣的歷史將會重寫,連戰本身也會在民主的典範史上永垂不朽。可惜,他的「當選無效之訴」使台灣頓時陷入了空前的危機。本以為台灣已經是一個民主成熟的國家了。三二○的晚上猛然發覺,我們還在民主的幼稚園裡。
生命的典範一直是我們所缺少的,怪不得我們的社會充滿了不幸、詐欺、自盡、兇殺、偽造、控告、黑函……,民主改革之前倘若缺少了心靈的改革,生命價值觀將難以建立。總統選舉前的辯論會上醫教會主委黃崑巖院長「教養」是什麼的問話,一針見血的點出我們學校教育、生活教育、社會教育的缺失。沒有教養的社會就會充滿自私自利、烏煙瘴氣、明爭暗鬥洶湧澎湃……永無安寧。個人的生活也將無幸福快樂可言。
生命到底是為了什麼?這是台灣社會必須即刻深思的課題。(作者戴正德╱中山醫大教授、社會醫學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