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2.21自由時報
謝志偉
除了「中元普渡」外,傳說我們還曾有個「台灣普慶」,聽過嗎?
傳說是這樣的。一九四七年的二二八事變後,接下來直至一九八○年代,蔣介石(1887-1975)和蔣經國(1909-1988)父子的中國國民黨在全台各地以「清鄉、綏靖、抓匪諜到打台獨」為名,地域不分南北,人民不分省籍,殺的殺,關的關,死傷無數。其間有一天,年漸老,體漸衰的蔣介石為了想知道還能活多久,就召了一個名聞遐邇的算命仙進府來問。算命仙不假思索地回道:「報告總統,不瞞您說,您將會死在『台灣普慶節』的那天」。老蔣緊張地問:「『台灣普慶節』?那是什麼時候?」算命仙說:「報告總統,不瞞您說,還不知道。」老蔣神色不悅地說:「還不知道?那你怎麼知道,我會死在台灣普慶節那一天?」算命仙:「報告總統,不瞞您說,因為,不管是哪一天,您死的那天就是『台灣普慶節』」。
那個算命仙的下場?不瞞您說,我也不知道。反正那年頭,有多少人就這麼不見了,敢說出心裡話的人,通常是一上場就不會有什麼好下場。何況,軍警情特加抓耙仔,滴水不漏,即便是傳說裡編出來的人物也照樣沒保障的。那,還會有台灣普慶節嗎?不瞞您說,我也不知道,不過,不管是哪一天,中國國民黨……。
「傳說」者,「傳來傳去大家說」也。「傳說」當然並不僅止於「政治」層面,但是在獨裁政權的時代裡,有關政治人物的「傳說」卻扮演著很特殊的角色。它可算是野史的一種,不具權威感,也無可信度可言,但卻常是被壓迫者宣洩不滿、恐懼和表達期盼、願望的重要管道之一。從而,越是狠毒、強悍的獨裁者越容易、越適合成為政治傳說裡的主角,因為那是被迫害者唯一能排遣他們「無力感」的最有力工具。在戒嚴時代裡,台獨實踐者「江蓋世」的英文拼音因與獨夫「蔣介石」雷同而生的各類傳說就是一例。然而,傳說並不必然隨著「極權統治」的消逝而絕跡。尤其當「極權統治者」的「業績」並未因民主時代的到來而被重新定位時,「傳說」依舊有其必要。我不能不說,除了「必要」外,這更是一種遺憾。
從受迫害者的角度所編出來的「傳說」毋寧是某種程度的「日記」,是一種隨著受迫害者一同被擠壓而變形的「口述之日記」,它的昇華形式則是「筆撰之文學」。而迫害者的「日記」其實則是另外一種類型的「傳說」,是當權者展現「無所不能」的另一個場域,是獨裁者化腐朽為神奇、「瞞著您說」的最有力工具。獨裁者在日記裡所寫下來的,往往非純「客觀事實」的陳述,而是「主觀意願」的記載。李筱峰教授在其近著《台灣人應該認識的蔣介石》(頁64-70)裡為我們準備了一個很好的例子。
一九四六年十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八日,蔣介石來台灣視察一個星期。彼時,由於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腐敗、無能和顢頇,台灣人民對「祖國」政府及軍隊的不滿早已達到沸騰的狀態。就於蔣介石在台期間,林茂生主持的「民報」曾乘機提出懇切的「訴願」:
光復以來,已經過一年餘,因由祖國移來不少的壞習氣,加之貪污案情續出,而且有以征服者之對待被征服者的優越態度,使台胞們發生了極大的憤懣與不快,甚至有生起悲觀,放棄了對於將來的希望……。
然而,在那一個星期裡,遊山玩水和到處接受人民夾道歡迎的蔣介石在十月二十六日的日記裡寫的卻是:「台灣尚未被共黨份子所滲透,可視為一片乾淨土。今後應積極加以建設,使之成為一模範省,則俄、共雖狡詐百出,必欲亡我國家而甘心者,其將無如我何乎!余此次巡視台灣,在政治上對台灣民眾之心理影響必大也。」眾所皆知,豈止是「心理影響」而已,還有「生命影響」哩!四個月後,二二八事件爆發,林茂生正是諸多死難的菁英之一!
再看十月三十一日,針對台灣行,蔣介石又在日記裡寫道:「巡視台灣之收穫,較諸巡視東北之收穫尤大,得知全國民心之所向」。「民心之所向」早已變成「信心之死巷」,可獨裁者還沾沾自喜於「巡視之豐收」,獨裁者的「日記」之不可信,可見一斑。獨裁者的「日記」不可信,那麼,獨裁者去世後,例如一九七五年四月,蔣介石走掉的那個月,聯合報集團的聯經出版社所出的《仁者畫像
│總統 蔣公紀念文集》裡所收的各種社論、專文可信嗎?隔年的四月,例如台北市立金華女子國民中學「恭印」的《總統 蔣公逝世週年紀念文集》裡面,從校長到老師,從國一到國三的學生所寫的紀念文、哀悼文可信嗎?我們不必浪費筆墨從中舉例,也不必細究那些撰文者的「噁心」是「苦心」抑或是「交心」,畢竟走了的只是獨裁者,而非獨裁體制│
老子走了,兒子還在呢!更何況幾十年的愚民教育及擾民管制所產生的影響和壓力!
那些逝世紀念文集、報刊社論、各界專文的哀戚肉麻話語若所言皆真,那「中華民國的偉大領袖,中華民族的偉大救星,人類維護正義自由的偉大鬥士」,如聯合報一九七五年四月七日的社論之開頭語所稱,竟然敢撒手人寰,棄世界、中國、台灣萬千子民於不顧,不就簡直是「該死」了?那種由孝子蔣經國以降,舉國皆披麻,上下全帶孝的場景及話語當然也就跟獨裁者的日記一樣,是在一種特殊的人工環境之下所炮製出來的,是一種主觀的片面意願以包山包海的方式強加在台灣上空所造成的假象,無庸置疑,是禁不起時代的考驗的。那麼,禁得起時間和空間考驗的真話在哪裡?在傳說裡,在文學裡。
一九七五年七月二十四日,蔣介石去世四個月不到,本名林文德的作家東方白寫成他的短篇小說〈孝子〉,由於在台找不到可發表的園地,最後勉強於同年十月登在香港的《七十年代》。〈孝子〉的主角姓黃,家住宜蘭,名已不可考,鄉人只叫他「孝子」。而「孝子」也真是個孝子,不管他那名為黃發的父親生活如何荒唐,聲名如何狼藉,年輕時吃喝嫖賭,年老時與藥為伍,孝子總是只說他的好話,且「把他父親想成是村裡最了不起的人」。
有一年,老弱多病的父親終於走了,孝子花了大錢遠至萬華買了福州杉棺木,又找了萬華最有名的風水師上山找了個龍穴。至於墓碑,則特地派人到花蓮的太魯閣採購了一塊大理石墓碑,然後再從台南聘請了最有名的刻碑師傅來,準備在墓碑上刻上最體面的墓誌銘。然而問題來了,墓誌銘要寫什麼?身為百萬富翁的孝子就包了一個大紅包請來宜蘭當時唯一的秀才為他父親寫了一篇文情並茂的墓誌銘。只是,儘管秀才絞盡腦汁,無中生有地寫出來的內容,孝子讀了後,還是覺得不滿意。最後,他決定自己帶著紙筆上山到各墓地去抄人家的墓誌銘,看到好的就記下來,準備回去後再重新組合,湊成一篇盡善盡美的墓誌銘給他父親。
這一天,又上山抄墓誌銘的孝子累到睡倒在一塊墓碑旁。醒來時,天已全黑,張開眼,卻看到每塊墓碑前都跪著個穿白衣的男人或女人,而且每個人手裡都抓著塊石頭,披頭散髮地在努力磨掉墓碑上的墓誌銘。偶爾還有一個牛頭,一個馬面手拿叉戟,來回巡邏,監視著那些男女。孝子好不容易克服了心裡的恐懼,就近問一位工作中的老伯說:「阿…伯…你們三更半夜在這墳場磨這墓碑做什麼?」老伯一邊繼續磨墓碑,一邊說:「少年家,別來打擾我!我必須在天亮雞啼前把這些字磨光,否則回到陰間,閻羅王又要給我更多的刑罰」。
在孝子的追問下,滿頭大汗的老伯才接著說:「這還不是我的兒子害了我!假如不是他在我的墓碑上刻了這許多胡說八道不合事實的墓誌銘,我今天也不至於落到這步田地。」原來,閻羅王命他們晚上來「洗刷」他們「不該得的虛名」,結果,「那些沒有墓誌銘的,晚上可以好好睡覺」,而他們「這些有墓誌銘的,晚上就被牛頭馬面牽來這裡磨自己的墓誌銘……如果磨光了便完事也好,可是,天一亮,這些磨光的字可又顯出來了,於是第二天晚上又得開始磨。啊!這苦日子不知哪一天才能完結,要不是我兒子害了我,我也不會死了還受這麼大的罪。」
孝子靜靜地聽著,老伯又說:「唉!這些死人的兒子也未免太傻了,他們以為一旦為他們父親刻了漂亮的墓誌銘,便能蒙騙別人了,閻羅王手裡的鬼錄記著我們在世時的一言一行……再說騙騙活人嗎?你想哪一個活人看了這墓誌銘會相信上面說的鬼話?」話說完沒多久,天已微亮,已有雞啼報曉,磨石聲漸歇,牛頭馬面帶著眾鬼紛紛離去。孝子茫茫然地下了山。不幾天,孝子父親墳上的大理石墓碑已豎好。村人看了都大失所望,原來,墓碑上除了死者的名字和生死年月日以外,竟沒半個字的墓誌銘!從此以後,沒人再叫「孝子」為「孝子」了。孝子直到臨終前,才告訴他的子孫實情為何。
東方白的寓言作品在台灣文學家裡是有名的,這篇短短沒幾頁的小說除了很巧妙地應用了希臘神話「西西弗斯」裡的母題外,放在蔣介石去世那一年,台灣處處滿佈著「墓誌銘」的歷史氛圍來讀,更有隱喻之妙。一時間,我們不由要問,到底是誰在「鬼話連篇」?死者「黃發」隱指「謊話」,好個東方白,深知台灣當時之既黑!
回到眼前,日前報載,蔣方智怡女士已代表蔣家與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中心簽約,將兩蔣日記交之保管五十年,並稱兩蔣日記是屬於中國人的,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到中國的土地上。日記原本在台灣,如今說,希望日後回到中國的土地上去,倒是清清楚楚地證實了,在他等的心目中,儘管「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要說起「正統」,那對不起,中國是中國,台灣連邊都沾不上!這就是為什麼,他們當初無法接受李登輝當中國黨的主席,當「中華民國」的總統之故。這就是為什麼,民進黨執政後,他們在很多情況下都抱持著「寧予外人,不給家奴」的態度之故。蔣方智怡甚且當眾明言,擔憂兩蔣日記在台灣會受到不當的「濫用」。我們對蔣方智怡所代表的「蔣方質疑」予以尊重,但是身為台灣人,尤其在二二八事件紀念日的前夕,憶起直到蔣經國時代的林義雄祖孫、陳文成等慘案,我們也有「台方質疑」,那就是:終其兩蔣時代,中國黨「磨掉」公領域的台灣歷史,致其千瘡百孔,今卻獨留╱毒瘤獨裁者私領域的完整日記,不管所載為何,吾人絕對不上「私而忘公」的當!其參考可也,若要求真,還不如回頭翻閱人民的文學!多言無益,有詩為證:
獨裁日記當符令,鬼話連篇焉能信
帝王閻王無所禁,牛頭馬面算英俊
台灣普天難同慶,生不逢時遇歹運
有碑無文多少命,墓誌悲鳴代拓印
(作者謝志偉,東吳大學德文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