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430
從偶像崇拜到國旗崇拜

 

2002.11.13自由時報

☉蔡維民

 十一月十一日在立法院討論總統府資政與國策顧問之存廢問題時,總統府秘書長陳師孟先生的一句:「國旗不等於國家。」引來了國民黨立委的拍案大罵,將陳秘書長斥為不知所云、莫名其妙,最後竟將之歸類為「第五縱隊」。

 事實上,只要是稍具理性思考能力的人都知道陳秘書長之所言並無過當之處。就國旗本身而言,它「象徵」的一個國家,藉由國旗上之圖案以及顏色,給予屬於這個國家的人民一個「指向性」的想像─想像其國家精神、立國歷史,進而產生認同與情感;就如同宗教中對於「神像」之崇拜一般,藉由神像之表象所透顯出的特色與德行,使參拜的信徒感受到一種神秘而龐大的力量,而俯伏於這種力量之下。

 因此,「國旗」就如同「偶像」一般,都只是一種「象徵」。按宗教學的立場而言,「象徵」指向所象徵的對象,但「象徵」絕不等同於所象徵之對象。換句話說,國旗也許象徵了國家,進而引發某種「認同」的情感,但「國旗」絕不等同於國家。若持「等同論」的人,極可能就是犯了「將象徵絕對化」的謬誤。

 其實,若要人深入去分析那些國民黨立委之所以如此反感,也許可以找到下列因素。首先,他們認為陳秘書長所言會誤導民眾對國家之認同。但是這可能不至於,因為早在我國參加國際體育競賽將國旗改為奧運會旗時,大家早就能清楚分辨了。前一陣子女足賽在台北開打,馬英九不准國旗入場,也沒看那些立委誓死捍衛。其次,他們可能認為陳秘書長所言將使得下一代在國家觀念上產生扭曲。這可能是個問題,因為國小、國中乃至於高中之教科書都要求學生尊敬國歌國旗,但是陳秘書長並非是在某國小朝會時間向小學生闡述這種的言論,而是向許多具有高學歷的立委表達見解,除非這些立委之學識程度等同於中小學生。最後,最有可能之因素,便是那些立委想利用這樣的反應表達自己對於中華民國之忠誠,而討好選民。我認為「討好選民」是真的,但是對「中華民國」之忠誠應改為對「國民黨意識型態」之忠誠,而對於「意識型態」之忠誠又是建立在「利益取得」的基礎上。所以,解讀這些立委之反應,其內在真相為「效忠於為他們帶來利益之政黨意識型態,然後利用此政黨資源取得選民之認同,進而鞏固其利益取得之地位」。

 可悲啊!將「象徵」絕對化所代表的不是單純的無知,而是蘊含著利益攫取的動機在內。廣大的台灣人,豈可不防。(作者蔡維民╱真理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