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25【大紀元時報】

隸屬台灣寶成集團的寶元興業越南平政廠,每天生產隸屬台灣寶成集團的寶元興業越南平政廠,每天生產15萬雙鞋,員工6萬2千人,是越南員工數最多的外資廠。(中央社) |
☉廖德琦
經濟部長何美玥表示,去年台商在越南投資金額有近7億美元,年成長率高達45%;而累計到2005年底,台商在越南投資金額高達80億美元,僅次於投資中國。
自從政府通過「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的兩岸經貿政策後,台商就一窩蜂前往中國投資設廠,但這股西進中國的熱潮,在最近有減緩的趨向。
根據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統計,累計去年前11個月台商對中國投資經核准投資金額近57億美元,投資件數合計為1,200件。整體而言,台商前往中國投資有降溫趨勢,在件數方面較上年同期減少三成五,而在投資總額上亦較去年同期減少8.73%。台商跑到哪去?
中國環境惡化 赴越投資當紅
經濟部長何美玥表示,這兩年來,台商由投資中國轉移到投資越南的比例愈來愈高。何美玥指出,依照越南投資計畫的統計,去年台商在越南投資金額有近7億美元,年成長率高達45%。而累計到2005年底,台商在越南投資金額高達80億美元,僅次於投資中國。目前在越南的台商已有3,000家,台商總數估計約有6萬人。兩照對比之下,台商投資中國有逐漸退燒的跡象,而赴越南投資比例漸增,反映出台商投資有轉向南進的趨勢。
一位台商私下表示,前往中國投資的最佳時機已過,中國目前嚴重缺工、工資上漲,整體投資環境明顯惡化。過去台商為了降低成本提升企業競爭力,而由台灣出走西進到中國。10年前,中國對於台商相當友善,不但提供台商租稅減免,對於土地的需求,也只要開口中國地方當局就會圈一塊地出來供台商使用。現在可不一樣,台商要到中國,中國還要看所屬企業夠不夠大,企業屬性是不是中國獎勵的類別,若未被列入發展重點的產業,恕不歡迎。
相較目前越南提供的優惠條件,就像是10年前的中國,不但提供租稅減免,若台商有土地需求,越南政府也提供相關解決方案。台商表示,越南不但投資環境可與中國匹敵,更重要的是,越南對台灣人比較尊重。「中國一向玩兩手策略,當台商對中國當地有好處,他就把你當自己人,因為他們希望可以共享企業利潤;若當地有其他中國企業必須與之競爭時,中國就會把你當外商,根本不會跟你談同文同種的事情。」另外,就是治安問題,台商陸續在中國發生命案,使台商對於西進中國也日漸寒心。
東協政局已穩 日韓星國轉進
其實不光是台商,愈來愈多外商也從投資中國轉移到投資越南,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也陸續前進越南。越南宛如幾年前的中國,吸引了外資前仆後繼到越南這個投資天堂。學者分析,有鑑於中國的排日情結,日本慢慢在中國的投資轉向越南;而韓國雖然是中國的好鄰居,但卻沒有語言優勢,所以韓商直接跳過中國到越南投資。
政府早在1994年開始就有「加強對東南亞地區經貿工作綱領」,鼓勵到東南亞投資的南向政策,實施範圍包含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新加坡、越南、汶萊等東協自由貿易區(ASEAN
Free Trade Area, AFTA)7國。只不過1990年代,東南亞各國正值過渡轉型期間,政治局勢時有不穩,又發生亞洲金融危機,影響台商投資意願。這些現象,目前已有改善。民進黨立委蔡英文指出,東南亞的經濟已經逐漸復甦,台商應要有勇氣進入這些正在形成中且被看好的市場。一旦台商到東南亞布局完成,就不需擔心對中國投資比例偏多的現象。
不只台商西進熱情漸冷,民眾最近對於政府是否該限制台商到中國投資也有類似看法。當陳水扁總統在元旦文告提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後,台灣智庫隨後做了民調。這份民調結果顯示,有七成四的受訪者認為台灣經濟太過依賴中國;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認為政府對台商赴中國投資應採嚴格一些的措施。另外,有66%受訪者在開放廠商到中國投資一事上,贊成政府應積極負起管理責任,以有效降低開放風險;近半數受訪者認為政府對兩岸經濟交流要「能夠管理才開放」、二成認為要「多開放、少管理」、二成二希望政府要「多管理、少開放」。而有超過六成受訪者認為政府加強對兩岸經濟交流的管理對台灣比較有利,同時希望政府能夠積極負起管理的責任。
台灣智庫國際部主任賴怡忠表示,調查結果顯示,國人對於台灣經濟過分依賴中國有相當戒心。根據經濟部國貿局的統計,去年1至10月份台灣對中國的貿易總額為586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16%;而根據中國海關的統計,去年1至10月份中國前十大進口來源,其中台灣就占第三位,台灣對中國的經貿依存度愈來愈高。
溫情喊話失靈 南向腳步變快
國內民眾與部分台商漸漸從西進中國的黃金大夢醒來,中國開始對台商使出懷柔政策。去年宣布提供人民幣300億的台商優惠貸款,由宏仁集團董事長王文洋拔得頭籌,與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簽下貸款合約外,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也向台商溫情喊話,在廈門海滄台商投資區會見台商,鼓勵台商繼續加碼投資。
就經濟學的角度分析,台灣與中國經貿關係的發展,是全球分工結構的改變,以外向經濟為主的台灣,不可能去逆轉這個趨勢。只不過,投資中國,是不是就能提升企業產值,這個問題,在最近台商紛紛到越南投資後,有了初步的答案。
對商人來說,只要能夠賺錢的政策都是好政策,既然西進已經沒有魅力,何不試試政府推動的南向政策。況且,如果不考慮中國市場,純以外銷為主走國際市場而非華人市場,中國的競爭力其實不一定比越南好。就商人的角度來看,無法錯過中國市場,但是也不能把全部資金鎖在中國,這是基於「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投資哲學。前台南市長張燦鍙就曾說過,當西風已成強風,要吹南風,時機已晚;但是現在西風減弱,南風正強。
但切記,不論西進、南進,台商都要自己上進。
本文轉載自《New Taiwan Weekly新台灣新聞週刊》第5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