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使蔣渭水不早逝

 

2006.08.06【自由時報】

 《李筱峰專欄》

昨天是抗日運動領袖蔣渭水先生逝世七十五週年紀念日。這位當年台灣文化協會的創始人、台灣民眾黨的黨魁,是日本統治當局最頭痛的人物。今天,也成為藍綠陣營都能接納並一起紀念的歷史人物。藍綠陣營難得有這樣的共識,然而我們不要忘了,過去國民黨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是相當忽視台灣歷史與人物的,蔣渭水也因此有一段很長的時間被國民黨埋沒在歷史的荒煙漫草中,與歷史課本絕緣;直到近年來(特別是馬英九的「有心」),才得到國民黨的青睞。

其實現在藍綠都肯定蔣氏,可說是「一個蔣渭水,各自表述」。我們長期肯定蔣氏,是因為他的反抗強權、追求平等自由的正義感。但是國民黨現在為何開始推崇蔣渭水了呢?說穿了,是因為蔣渭水當年曾肯定中國國民黨,並以「中華民族」的認同來抗日,這最符合他們當前的意識形態與「政治正確」了。

回到蔣渭水的時代,他以「中華民族」的論述抗日,對國民黨有所期待,一點都不奇怪。但值得我們進一步了解的是,許多同樣以「中華民族」的論述抗日,對國民黨有所期待的蔣渭水昔日同志們,到了國民黨來了之後又是怎樣的下場?

假使蔣渭水不早逝,而能親眼看到他心中的「祖國」來臨,他會不會很失望?這個答案是肯定的,道理很簡單:他的許多同志們在戰後都很失望,為何有正義感的蔣渭水不會失望?我甚至還可以更大膽斷定,假使蔣渭水不早逝,也絕對逃不過二二八事件的劫難。何以見得?看看蔣渭水的家人和昔日同志們在二二八事件中的遭遇,就可明白。

蔣渭水昔日民眾黨或抗日陣營的同志廖進平、楊元丁、黃賜、阮朝日等,都在二二八中遭殺害,曾經擔任台灣文化協會夏季學校講師的林茂生、陳炘也遭處決;蔣渭水的北醫同學張七郎,連同兩個兒子在花蓮被處決;蔣渭水的舊同志陳旺成、張晴川、白成枝、郭國基、廖進平等人都被列入當局「二二八事變首謀叛亂在逃主犯名冊」之中;蔣渭水的胞弟蔣渭川,也被列入捕殺對象,在軍警人員前來捕殺時,閃避得及而逃逸,但子彈卻打到身旁的女兒(也就是蔣渭水的姪女)身上,致使女兒最後不治;蔣渭水的三子蔣時欽,也遭通緝,亡命天涯;到了五○年代白色恐怖時代,蔣渭水的女婿鍾浩東(時任基隆中學校長),也因反抗國民政府遭槍決。

蔣渭水的家人及同志們在二二八事件中紛紛遭國民黨政權殺害,如果蔣渭水不早逝,能逃得過二二八嗎?即使躲得過二二八,躲得過五○年代白色恐怖嗎?

蔣渭水一生的奮鬥精神,值得我們肯定;蔣渭水身後持續發生的歷史,也值得我們檢討反省。我們不要選擇性地看歷史,否則歷史就像黑格爾說的「人類從歷史得到的教訓是,人類沒有從歷史得到教訓」。

「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這是蔣渭水生前勗勉台灣同胞的話,今天既然不分藍綠都在紀念蔣渭水,我們是否應該體會蔣渭水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不分藍綠團結愛台灣?

(作者為世新大學教授,本文同時收錄於www.jimlee.org.tw)

 

向台灣歷史恭喜

 

2006.08.06【自由時報】

■ 蔣朝根

今年是蔣渭水逝世七十五週年,一項「用生命書寫臺灣最動人的歷史—蔣渭水」紀念會,昨天在當年台灣文化協會舉行創立大會的靜修女中舉行,策劃人黃煌雄以「向台灣歷史恭喜」表達此刻可以公開紀念的心情。

回想起一九七○年代,宜蘭同鄉的黃煌雄原本要寫臺灣史,讀完所有的《臺灣民報》之後,深深為民主先驅、文化運動先行者被歷史掩埋抱不平,要還以公道,在戒嚴肅殺氣氛之下完成可能會遭牢獄之災的《蔣渭水傳》。

一九七九年,黃煌雄發起沿宜蘭渭水路排滿花圈,追念蔣渭水逝世四十八週年,並舉辦講演會,國民黨政府有關單位以個別紀念蔣渭水有失隆重與崇敬,應與其他「愛國志士」一併納入光復節慶祝活動舉行,施壓要蔣渭水家屬簽下「不讓有心人士藉紀念蔣渭水從事不法活動」的切結書,搜查黃煌雄家宅,沒收出版物宣傳品,破紀錄的千餘只花圈,也遭有關單位圍堵,甚至藉故封鎖北宜公路,為此黃煌雄還發表「悲憤的抗議-我們沒有向蔣渭水致送花圈表示追念的權益嗎?」

此景彷彿是一九二三年四月十八日翻版。日本皇太子裕仁(日後的昭和)「行啟」天皇之島臺灣。文化頭蔣渭水假歡迎真請願,將「歡迎賀駕 臺灣議會請願團」斗大請願旗,揭揚於自宅大安醫院的軒頭,遭日警檢搜家宅,臺北警察署並因「謠傳有韓國刺客躲在大安醫院」將請願旗視為「兵器、爆炸物或暗藏兵器之物件」逮捕,蔣渭水成為臺灣第一位因政治信仰而入獄的政治犯。

黨外運動風起雲湧的年代,抗爭健將們試圖接下民主聖火,衝撞威權體制,以演講、紀念會、宣傳單、雜誌來喚醒人民對民主自由的渴望。渭水精神經過戒嚴時期試煉,歷久彌新,當今,本土意識抬頭,歷史廓清,終於可以公開共同紀念蔣渭水。

我想起兩張老照片。一張是「昭和二年五月廿九日,臺灣民黨創立紀念攝影」,另一張是「昭和二年九月五日,臺灣民眾黨嘉義支部發會式」,照片上的事件註記特寫「民黨」及「民眾黨」的字跡都被塗抹掉。

原來民眾黨的前輩,因「反總督府者就會反行政長官公署」,二二八時有多位遭通緝,收藏該照片的家屬,因恐被疑有宣傳組黨結社之思想,杯弓蛇影下,為求自保,切割了臺灣第一個政黨的輝煌歷史。

祖父輩們埋藏自己歷史,讓歷史的斷層,今天,就讓我們把這段歷史接續上去。這應該就是各界公開共同紀念蔣渭水的最大意義吧!

(作者為蔣渭水之孫,蔣渭水文化基金會執行長)

 

紀念蔣渭水 呂蘇馬同台

 

2006.08.06【自由時報】

〔記者范正祥、鄭學庸/台北報導〕文建會、台灣研究基金會、蔣渭水文教基金會、義美文教基金會及台北市政府共同舉辦的「蔣渭水先生逝世七十五週年紀念會」,昨在靜修女中禮堂舉行,副總統呂秀蓮和行政院長蘇貞昌與會呼籲效法蔣渭水精神,團結一致打拚愛台灣!台北市長馬英九強調,蔣渭水代表「台灣精神」與「民族正氣」。

呂秀蓮形容,蔣渭水是一位「最有台灣心的台灣人」,這位前輩在其身處時代發現同胞遭受異族統治,面對不公不義,毅然獻身民主運動,但很可惜他英年早逝,只有四十歲,如果再給他一個四十年,或是三十年,「台灣人的命運可能就會改變,台灣人也許早就可以出頭天,可以當家作主了」。

她期盼國人應學習蔣渭水的「台灣魂」,用台灣心與台灣情讓台灣看到美好的未來。

蘇貞昌表示,蔣渭水代表「正港」台灣人愛台灣,是大家的典範!當年出身宜蘭並從醫救人,不僅將收入全數投入關懷台灣政治,甚至推展到基層勞工聯盟,一步一腳印地將愛台灣的心,由故鄉宜蘭延伸到全台各角落,奉獻一生給台灣這塊土地。

馬英九致詞時,盡力全程用台語發聲。他說,平生最敬佩的台灣歷史人物有兩位,一位是有「台灣現代化之父」之稱的劉銘傳,另一位就是對台灣的文化改革、政治改革及社會改革深具影響與貢獻的蔣渭水。

此外,台北市政府昨正式將大同區錦西公園更名為蔣渭水紀念公園,並設置入口方碑及紀念碑,擔任市長七年多來從未題字的馬英九也特地破例題碑,感懷這位革命先烈。

蔣渭水曾於一九一七年在北市大稻埕開設大安醫院(今延平北路二段卅一號義美食品總店),將行醫所得全數奉獻於台灣民族自救與文化啟蒙運動;並在大稻埕成立台灣文化協會、倡議文化改革。

為了重塑蔣渭水生前在大稻埕奔走的空間意象,大同區公所特地聘請曾設計台北市信義公民會館、歸綏戲曲公園的名設計師呂建勳,設計了具有大稻埕老街早期巴洛克風格的紀念牌樓;入口意象方碑側牆上刻有台灣史專家莊永明撰寫的蔣渭水生平,並同時以中、英、日三種文字呈現;牌坊兩側是名書法家潘慶忠所題、蔣渭水的生前名言「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

--------------------------------------------------------------------------------

蔣渭水 台灣自由民主先驅

蔣渭水,號雪谷,宜蘭人,生於一八九一年二月八日,一九三一年八月五日病逝,其一生為台灣留下寶貴的精神遺產。

蔣渭水的事蹟與「台灣」緊密的連結,例如創立「台灣文化協會」,興辦「台灣民報」,組織「台灣民眾黨」,催生成立「台灣工友總聯盟」,從文化運動到政治運動,再到社會運動,為「台灣精神」寫下紀錄,受到台灣社會尊敬與感念。

被譽為一代革命先師與文化先知的蔣渭水,在日治時代就有「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觀念,提倡「台灣是我們的台灣,台灣社會是我們的社會,是不得袖手旁觀,放棄責任的。

台灣之厲害就是我們的厲害,台灣社會向上的福利,也是我們的福利,願我們同胞,快快實行,決定要使我們台灣達到新鮮光耀才是」!並籲「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

朝野推崇蔣渭水是自由民主先驅,愛國愛鄉典型。為表達對其敬意與懷念,不久前通車的國道五號公路,即北宜高速公路,正式命名為蔣渭水紀念高速公路。(記者范正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