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22 自由時報 小心「政權轉移」變成「主權轉移」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8.01.22 自由時報

民進黨立委選舉挫敗後,緊接著上場的三月總統大選更是一場艱困的戰爭。統派媒體紛紛提出馬蕭配支持率大幅領先謝蘇配的所謂民調結果,社會更是響起一片唱衰民進黨的聲音,部分已經與台灣本土陣營劃清界線的前民進黨大老甚至乘機落井下石,斷言謝長廷必敗,要他「哭著回去找媽媽」。可見民進黨總統選情鮮少有人看好,國民黨則形勢大好,政客圈內只見西瓜效應,不復有鐘擺效應。一旦民進黨在立委、總統雙敗,八年來本土政權與統派勢力主客易位,對台灣的本土路線、主體意識、獨立主權以及民主價值,到底將帶來何種負面衝擊?乃是吾人必須正視與省思的課題。

一般民主國家,勝選者上台,政權輪替是常態。但是,台灣這次立委選舉所造成的狀態卻非常特殊,因為取得四分之三席次,因而擁有修憲、罷免、彈劾正副總統的成案優勢之藍軍及其盟友,在台灣認同上是令人質疑的。馬蕭配是主張九二共識、終極統一、大中華共同市場等親中政策,因此藍營控制立法權所主導台灣財經措施,必然向中國傾斜。換言之,國會出現了藍軍一黨獨大的局面,所將改變的不是正常民主國家的政策方向,而是國家主權與未來的定位。亦即,此次立法權淪入藍軍之手,立法院是否會成為貫徹中國對台政策的代理機構,不免令人憂心。

如今,在立法院一黨獨大的傾斜架構下,唯有總統所擁有的解散國會,以及外交、兩岸、國防之權,仍可為台灣保住對抗親中勢力盤踞立法院的抗衡力量。我國憲法對台灣究屬內閣制或總統制未有明確的規範,但直選總統的民意代表性顯然高於立法機構,而且總統職務所彰顯者不僅是政策層面的意義,更是攸關台灣整體發展方向的路線問題。易言之,總統大選之爭,如果本土政權能夠繼續執政,台灣就沒有覆滅的危機,反之,若立法院與總統均掌控在統派手中,則無須戰爭,台灣就有併入中國的危險。

其實,從二○○四年總統大選得票數看來,本土選民的比率顯然高於支持統一的選民,只要這些本土選民統統站出來,就能確保本土政權香火的延續。癥結在於代表本土政權的參選人能否體念此一戰役的重要性,是否了解勝利的力量就在本身陣營內部,不必外求,因此能否拋開對中間選民不切實際的期待,無須虛擲心力與那些保守勢力「和解共生」,製造社會和諧的假象,更不要以為統派主張是獲得多數選民支持的,而拋棄本土的價值,企圖以藍營的政策對抗藍營,是注定失敗的。反而應該提出感動本土選民的訴求,讓他們感受這一票關係台灣的存亡,願意投下這一票支持本土政權,以拯救國家於滅亡之際。如果本土選民仍不了解此役的歷史意義,對總統選舉勝負抱著漫不經心的態度,台灣若因此遭到中國吞併,我們將成為千古罪人。

總之,藍軍掌握立法院絕對多數,已是既成事實。如今檢討選戰得失,無濟於事。總統大選,雖然本土勢力似乎居於劣勢,但仍有再起的機會。親中勢力已經掌控立法權,若是國家元首再由親中派政客擔任,則行政立法結為一體,再無監督制衡力量,台灣勢必成為中國的俎上肉,任統派與中國宰割。在此情況下,台灣的民主體制與獨立主權,勢必遭到嚴重的摧殘,「政權轉移」恐成為「主權轉移」。易言之,這場總統大選已非個人的職位之爭,也不是政策辯論,而是台灣是否會被中國「整碗捧去」的戰爭,因此支持本土政權的選民此次不能再成為選戰的逃兵,或是站在高山上看馬相踢的旁觀者,一定要勇敢站出來,用彼此的選票來救本土政權、救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