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25自由時報  兩項認知的錯誤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8.03.25自由時報  

民進黨繼立委選舉大敗之後,又在總統大選以兩百多萬票之差距敗北。八年前被人民寄以厚望,標榜清廉愛民護土的本土政黨何以近幾年屢戰屢敗,這幾天已有很多論述,如執政後的分贓、腐敗、政黨氣度不足等等,但筆者認為最核心的應是民進黨及其領導者經濟政策及經濟思維的誤謬,「笨蛋!是經濟」的柯林頓名言,在此次選戰中說明了一切。

民進黨今天的挫敗,肇因於八年前所採取的積極開放政策。當時民進黨高層接受了商賈、泛藍學媒之經濟立場,誤以為「對中國開放才能活絡台灣經濟」(忽略了我國經濟自由度排名早在韓國之上的事實),並於二○○一年召開經發會,一舉開放七千多項工業產品登陸設廠。此一政策成全了企業的中國夢,卻也帶來七年台灣投資不足、勞工失業、消費成長緩慢、貧富差距擴大等整體經濟失調與國家競爭力凋敝等問題,民怨四起,種下此次民進黨敗選的原因。二○○六年又召開了經續會,仍然接納泛藍「經濟一中」之論調,試圖對中國經貿再進一步大鬆綁,包括百分之四十投資限制、銀行登陸、人民幣兌換、包機直航等,雖然上述各議案因台聯黨及本土派民進黨幾位立委力阻而作罷,然民進黨「自信開放,經濟統合」的基本施政思維一直未改,八年下來,我國對中國之投資占我國海外投資之比由一九九九年之百分之二十七點七上升至二○○五年之百分之七十一點一,對中國之出口依存度由二○○○年之百分之二十三升至去年之百分之四十一,長期駐留中國之台幹,也在這八年內遽增至百餘萬人。與中國經濟之結合越密,以中國為衣食父母者越多,人民接受「一中市場,經濟統合」之趨向則越高,其政治光譜亦日漸向藍移動,此一選民結構的變化,使民進黨選戰所打的「反一黨獨大」、「綠卡治國」等訴求,完全發揮不了作用。

另一挫敗主因是「對中國開放可爭取中間選民」的迷思。民進黨總統選戰之序幕,是以對中國經貿之開放為其基調,一連串的對中國開放政策,如包機直航、高階製程、十二吋晶圓之開放、陸資來台等等承諾相繼出籠,但此種與馬蕭互別開放苗頭之作法,無異間接承認「台灣八年經濟之問題在對中國之鎖國政策」之泛藍論點,推升了馬蕭「共同市場」之接受度,拚經濟成為藍營攻城掠地之利器,結果是開放基調獲得了藍媒的讚賞,但卻得不到中間選民的票。到了選戰後期,謝營才調整策略,收起開放的調調,改攻馬蕭的「一中市場」,這一極易讓一般選民了解、清醒,從而產生恐懼的「兩岸經濟統合」議題,切中了馬營要害,促進了深綠選民的回巢,也牽動了中間選民的板塊,惟時機稍嫌過晚,僅僅穩住了雲嘉南高屏之農業縣區,若謝營自始就能與民進黨過去錯誤的兩岸政策路線切割,從台灣出發,以「投資台灣、全球佈局」攻進馬蕭的「一中」市場,即或不能達到「逆轉勝」的目標,相信整個選情不至於如此難堪。

逝者已矣,古諺「塞翁失馬,安知非福」,或許這是本土政權能擺脫權力的傲慢與腐敗的絕好良機,若民進黨能由西進的迷思覺醒,回歸「投資台灣佈局全球」的正確路線,八年的迷航,必能獲得補正。有試鍊才有成功。

(作者黃天麟為前國策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