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蘇永耀/特稿
面對中國崛起,扁政府的八年,拓展對外關係可謂備嘗艱辛。原本看好的台美關係,因國內本土意識高漲及美中關係拉近距離,而受到一定阻力;期間並斷了九個邦交國,新的建交國不到一半,顯示中國對台壓力日益沈重。
公元兩千年陳總統上任,美國小布希總統也在同年當選,並且隔年初就任。當時小布希組成的國安團隊,將中國明確視為「戰略競爭者」,傳統的亞太盟邦包括台灣、日本、澳洲、甚至東南亞國協等國,成為美國積極結盟對象。
扁初上任 台美關係一度加溫
小布希政府除多次讚揚台灣的民主外,還批准包括四艘紀德級驅逐艦、八艘柴油動力潛艦及十二架P-3C獵戶座反潛機軍售項目,大幅提升售台武器的品質與數量。這種空前作法,均令人感受到台美關係正逐步升溫。
但在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後,美中關係也出現轉變。尤其美國出兵伊拉克後,面對深陷中東戰事,白宮必須重新評估與北京的關係。基於國際現實的選擇,中國也趁機填補美國無暇顧及亞太情勢的權力真空。
美中取得戰略合作空間後,台灣對美國的重要價值也受到擠壓。
為因應中國「經美制台」的對台策略,扁政府更強化內部的凝聚意識,包括推動具主權意涵的公民投票制度;小布希則一反過去態度,甚至在中國總理溫家寶面前,批評台灣政府。台美從此陷入波折不斷的階段。
國際環境的不利因素,也牽動台灣的邦交國關係。除最早的馬其頓在國民黨執政末期已然搖搖欲墜外,其他斷交的國家,多受到中國的利誘因素。包括諾魯、塞內加爾、查德、哥斯大黎加甚至配合北京的戲碼演出,趁台灣未察前突然發動斷交,意圖衝垮民心士氣。
當然,扁政府也在這八年努力開拓對外關係,除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外,並獲美歐日等國支持參與世界衛生組織活動。另新增吉里巴斯新邦交國,並與諾魯、聖露西亞復交。維持廿三個邦交國,未跌破七○年代僅剩廿二國的邦交警戒線。
或許外交壓力日益沈重,及國際情勢對中國有利。扁政府思索突圍時也過於短線操作,包括輕忽與美國的互信,率爾密訪利比亞等回教國家。甚至二○○六年亟欲與巴布亞紐幾內亞建交,意外釀成三千萬美元遭侵吞的外交奇聞,這反讓未來的外交工作更難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