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27大紀元時報  中國糧庫數據 騙過兩任總理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8.05.27大紀元時報 

在大陸,米價上漲最快的可能是廣州市。僅今年4月一個月內,糧油市場已先後3次上調米價,其中國產米的漲勢更趕超泰國米,4月29日一日每公斤米再漲4 毛。與上周相比,廣州泰國米總體漲價5.5%,國產米漲了9.1%,其中漲幅最高的國產小農粘米為21.1%。鐵道部已決定在兩個月內從東北糧倉搶運1千萬噸糧食,北米南調平抑南方米價。

據分析,中國稻穀連續4年減產,預計今年早稻產量比上年將再減17億斤,僅589億斤,加之口糧需求增大引發各地大量拋售陳糧,供需缺口進一步放大,為新大米上市高開高走再添支撐點。

然而近日《大紀元》曝光的「東北最大糧庫被偷空驚動高層中紀委查賬」,由此引發的對中國庫存糧食數據真實性的擔憂,也許是引起人們搶購糧食的重要原因。

位於黑龍江佳木斯市富錦的中國東北最大國家糧食儲備庫——九零糧庫,從門衛到主任皆偷盜庫存糧並倒賣一空。此案驚動中共高層,4月底中紀委派調查組正在調查,已查出賬面9億無法對賬。目前相關人員至少6人被抓,此案在當地引起轟動,老百姓議論紛紛。

此前,有中國「雜交水稻之父」之稱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接受大陸媒體採訪曾透露,中共官員為爭取補助捏造糧倉爆滿的報告,而部分地方糧食儲備根本是空的。這意味著北京當局有關糧食儲備規模的說法可能被誇大,中國穩定糧價的能力遭到質疑。

儘管中共官方近日公布了對安徽馬鞍山和滁州4個糧庫的調查報告,稱糧庫不是空置,倉容與存量在賬面基本相符,但民眾普遍懷疑該新聞的準確性。有網民說,出於政治穩定的需要,哪怕查出糧庫是空的也必然會謊稱是滿的,因為這直接關係民眾的心理穩定。再說,袁隆平呼籲調查與媒體報導在先,這些被查糧庫早有應對之策。

國有糧食之間互相盜賣、相互借糧補倉的事經常發生,數年前朱鎔基就被糧庫騙過一次,至今人們記憶猶新。

那是1998年11月12日,即全國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會議報導的當天晚上,中央電視臺播出了事先經過審查的〈糧食「滿倉」的真相〉。節目稱在1998年5月22日,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朱熔基前往安徽省蕪湖市南陵縣鵝嶺鎮糧庫考察時,看到滿倉的糧食,然而這些糧食只是為了應付中央考察,剛從其他糧庫緊急調運來的,而真正的存糧早被管糧庫的人偷偷賣掉了。

時隔十年之後,口稱「手中有糧,心裡不慌」的溫家寶總理好像也被騙了。上個月溫家寶披露說,中國現有1.5億噸到2億噸的儲備糧,庫存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多一倍。然而4月24日《南方周末》的一篇報導——〈糧惑:雪災中糧庫竟無儲備糧〉,無意中揭示了一個祕密:很多縣市級糧庫根本就沒有存糧,上報數字都是假的。

文章對中國產糧大省的湖南新化縣糧庫進行了詳細調查,發現新化縣實際存糧比賬面數據至少少了5千噸。究其根源是縣財政根本沒有花錢把應該購買的5千噸縣級儲備糧買回來,卻虛報庫存,以騙取上級每噸200元的管理轉換費。

今年新年前的雪災讓空糧庫露了餡。幸虧他們及時從中儲糧庫中購買了一批糧食,才使新化縣的百姓沒有餓肚子。「冰雪災害再延長10天,我們就很難應付了,現在想起來還有些後怕。」新化糧食系統職工如是說。

據《南方周末》調查,這種欺騙現象在全國很多縣級儲備糧普遍存在。如湖南省婁底市,地處渤海經濟圈的河北保定高碑店市,經濟發達的江蘇省的南通如皋市等。國家糧食局專家組透露說,國務院多次要求糧食產區的縣級儲備必須保證3個月存糧,糧食消費區必須保證6個月的縣級儲備,然而2006年糧食協會對全國300多個縣糧食儲備調查發現,普遍未達到核定的儲備規模。

儘管有人解釋說,「在國家儲備糧總量中,中央儲備糧占到2/3左右,而中央儲備糧庫的管理非常嚴格,因此國家儲備糧安全還是有保障的。」但面對全國縣級糧庫的空倉以及九零糧庫被偷空等醜聞,人們還能相信中國仍有1.5億噸存糧嗎?

面對物價的飛漲,貨幣的貶值,房市股市的波動,也許有人問,什麼才是最好的保值辦法呢?俗話說:傾巢之下且有完卵?動盪時局哪有太平地?可能買什麼都不能保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