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28大紀元時報
☉陳破空
四川大地震一週後,救援工作仍在進行。已知死亡人數達到4萬多,受傷人數24萬多,無家可歸者,多達500多萬。預估死亡人數將超過6萬,經濟損失將超過百億美元。位於震中或接近震中的重災區,30年經濟建設毀於一旦,等於推倒重來。
中外人士,極大地關注著遭受空前浩劫的中國,也密切注視著中國政府在這場災難中的表現。
5月18日,中國政府宣布:設立三天哀悼日(5月19至21日),期間,全國下半旗,暫停奧運火炬傳遞。這是中共執政近60年來,首次,不是為領導人、而是為平民所舉行的全國性悼念。
為此,有人稱讚中共「進步」。如果這是一種「進步」的話,那麼,這恰恰就是一個最具說服力的例子,證明批評和壓力,有可能促使中共改變。多年來,每逢天災人禍,就有人呼籲,政府應該為受難平民下半旗、設立哀悼日,卻一律得不到當局回應。這次大地震之後,類似呼聲愈加高漲,海內外中國知識分子,都在不同場合、不同行文中,發出呼聲:設立哀悼日,全國下半旗,暫停奧運火炬傳遞。或以批評,或以勸告,對中南海施壓。
5月16日,遠處中美洲的祕魯政府,頒布最高政令,確定5月19日為「全國哀悼日」,以悼念在四川大地震中死難的中國人。祕魯政府此舉,顯然極大地觸動了中國政府。試想,如果祕魯舉國哀悼中國地震受難者,而中國竟毫無動靜,中國人情何以堪?中國政府如何在國際上自處?祕魯政府的決定,構成直接壓力,迫使中國政府急轉彎,兩天後,即5月
18日,中共跟進,宣布設立中國的「全國哀悼日」,也是從5月19日開始。
首次接納外國救援隊伍,是中共在內外批評和壓力下,被迫作出的又一調整。四川大地震發生之日起,多國就向中國政府表示,願意向中國派遣專業救援隊伍,協助拯救瀕危民眾。日本與加拿大等國的救援隊伍,甚至立即待命機場,只待中方同意,即刻起飛。但中共當局卻以種種藉口,予以婉拒。在外界壓力和民間批評聲浪中,僵持幾天後,中共最終讓步,先後允許日本、俄羅斯、台灣、香港、新加坡、南韓等國家和地區的救援隊伍進入災區,但已經錯過了拯救生命的「黃金72小時」。與此同時,中共仍然婉拒來自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的救援隊伍,儘管,中共也清楚,美英等國救援隊伍,擁有世界上最優良的裝備、技術和最訓練有術的專業人才。
災情相對公開,鏡頭相對直接,是這次抗震救災中,中國媒體報導方面的又一大「改善」。畢竟,中共需要履行對奧運會的承諾:自2007年1月起,開放境外媒體,在中國境內自由採訪和報導。與「承諾」對應的,就是國際監督與國際壓力。既然紙包不住火,不如自己公開。外界並不知道,中共黨內的路線鬥爭和權力鬥爭的內情和激烈程度,但,中共黨內的改革派,如溫家寶等人,完全可以利用這一「承諾」,來打開官方新聞封鎖的沉悶局面。
必須提到的,是跨越省界國界的網際網路,對災情公開發揮的巨大作用。這次大地震,強度極高(已經修正為8級),波及範圍極大(大半個中國),四川省內的許多市、縣,尤其被深山阻隔的鎮、鄉、村等,得不到政府的及時救援,當地民眾紛紛展開自救和互救。知情者將這些得不到政府和外界救助的災情,及時傳到網際網路上,補足了官方媒體的「疏漏」,更塑造了中國地震災情空前公開的「新形象」。就此,應該說,中國網民功不可沒。
中國網民還集中曝光:地震後,學校倒塌最多,無數花季兒童慘死。於是,民間紛紛質疑「豆腐渣工程」,譴責貪官汙吏,問責於中共各級政府。中共當局雖百般辯解和淡化,但也不得不表態:災後要予以調查,發現問題,將予以追究。
這一切,誠如著名作家章詒和的慨歎:「僅僅是政府、國民在抗擊災難、拯救災民嗎?不,災難和災民也在拯救政府和國民,讓權力學會靠近人性,叫人心學會仁厚悲憫。」
說到中共表現,與其說是「進步」,不如說是「調整」。而中共的這些「調整」,均屬被動。中共之改變,永遠落在民眾之後,而且是在民眾的不斷批評和外界的持續壓力之下,不得已而為之。
不管是台灣的「九二一」大地震,還是美國的新奧爾良風災,執政的台灣政府和美國政府,都受到民間的激烈批評,或被譴責缺乏預警,或被批評救援不力。民選政府尚須批評,何況專制政權?當然,相對而言,民選政府更在乎批評,專制政權更不在乎批評,但這絕不是專制政權不應該受到批評的理由。而且,事實證明,專制政權仍然懼怕輿論,輿論的壓力,或多或少,令其忌憚,或稍加收斂,或改弦易轍。
猶記四川大地震發生後,某種聲音甚囂塵上:「這種時候,救災要緊,不要批評,不要譴責……」或者「先救災,再反思……」於是形成一種奇特的邏輯:太平盛世,不能批評,因為,「政府已經做得很好,無需你們多嘴」;天災人禍,不能批評,因為,「救災要緊,譴責無益」;災難之後,不能批評,理由是,「何必糾纏過去?一切向前看。」
於是,在中國,每一次天災人禍之後,政府和民間,鮮聞反思與批評,只見感恩涕零的歌功頌德。以年初的大雪災為例,事後,何曾有人反思?何曾追究政府責任?幾個月間,只有對「藏獨」的圍剿,只有對奧運火炬的狂熱。大雪災的悲劇,早已被拋到九霄雲外。
上世紀60年代初,中國出現所謂「三年自然災害」,發生大饑荒,數千萬人被活活餓死。當時的中共國家主席劉少奇直言:「三分天災,七分人禍。」40多年過去了,天災與人禍的惡性循環,並沒有終結。迄今未能建立起保障監督與制衡的民主制度,是其中關鍵。
但願,經歷大地震的陣痛之後,中國上下,能夠痛定思痛。民間逐漸強化自主與監督,政府逐漸習慣問責與批評。使即將主辦奧運會的中國,理性地,成熟地,邁向文明和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