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29自由時報   去國家化的台灣論述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8.05.29自由時報   

馬總統的五二○就職演說,據稱是由他「最信任的核心智囊」執筆,而且有意無意透露:「台灣論述」才是這篇就職演說的精華。可是當我們善意地研讀全文,只找到「台灣是全球唯一在中華文化土壤中,順利完成二次政黨輪替的民主範例,是全球華人寄以厚望的政治實驗」。

以上的論點,其實看不出台灣主體的願景。首先,台灣的民主到底是來自「中華文化」或是「西洋文化」,有很大的討論空間;而國民黨之重新取得政權,與其說是人民選擇什麼美好願景,不如說阿扁政府被塑造為貪腐無能、積重難返,也就是討厭民進黨、而不是喜歡國民黨的結果。馬英九把自己的勝選等同於正直、誠信、包容……等核心價值的實現,未免往自己臉上貼金,君不見李慶安立委處理美國國籍的方式,或是每天晚上電視台藍綠繼續相殺的戲碼,可知一二。

最重要的是,馬總統不願意老實面對台灣「並無國際地位」甚至「不是國家」的現狀。友人沈潔先生已經敏銳地指出馬的就職演說偷天換日──把「台灣是亞洲和世界民主的燈塔」的讚譽引申為「中華民國已經成為一個受國際社會尊敬的民主國家。」請問,國際社會有中華民國存在的餘地嗎?五月二十二日馬英九主動向媒體表示,他當選總統以後分別收到美國總統布希等政要的賀函,美方對台灣情勢發展感到「欣慰」的理由是:因為台灣不會在某些議題採取挑釁行動,因為他提出的「不統、不獨、不武」合乎各方的利益。殊不知在美國政府眼中,不論台灣或中華民國在目前的國際社會都不是一個國家,個人認為台灣在這種委屈的情況下,一個領導者以「不挑釁」作為最高準則,其實是逃避責任。

我們樂見馬英九在別的地方指出,兩岸統一在「我們這一生」不太可能發生,也希望他在這個基礎上訂定治國大計;但是他歡送國民黨主席赴中訪問所要搭建的「國共平台」則是令人擔憂,畢竟吳伯雄與連戰、江丙坤的身分不同,國共和談所傳達的是「內戰延續」、是無端把台灣牽扯進去的意象;加上馬英九開口閉口「中華民族」,內行人都知道那是一中、甚至是朝向一國的意涵。總之,苟且偷安以換取中國善意、以謀取(未定之天的)經濟利益,已經是馬英九時代「第一章」最主要的內容。

(作者 陳儀深 為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