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09自由時報   審慎看待中國「善意」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80609自由時報   


執政黨諸公,或榮譽主席,或現任主席,僕僕風塵,往返京華,除經濟事務外,亦期待爭取國際活動空間,「伯公」適自北京來,所幸「相公厚我,厚我」,今江丙坤先生將前往會商「週末包機」、「觀光客來台」。然先前明言,恢復協商後,可「優先討論」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言猶在耳,不知是有其他「更優先」事項?抑或WHO已非「優先」項目?

台灣參與WHO,經十餘年打壓,無庸詳述。即以二○○五年三月,中國因制訂《反分裂法》,全台震撼,各國譴責,「戰公」獨排眾議,該年四月,率團訪中,中國展現「善意」,五月即與WHO秘書長簽署《諒解備忘錄》(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MOU),承諾傳遞資料給台灣,開拓台灣參與管道!此一《備忘錄》建立在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之前提,事事端視「天朝決定」,當時執政當局並未接受。秘書處據以執行,而其執行著實令人認清「善意」應如何操作。

據衛生署資料,從二○○五到二○○七年,世界衛生組織舉行一千件傳染性疾病的技術性會議,然中國僅告知台灣疾管局四十件,其中更僅九件允許台灣專家出席參與會議;過去一年來,世衛組織發出二百三十六次衛生事務信息,中國僅傳遞十六件給台灣,而該十六件通報,大多遲至疫情已見諸國際媒體後,始通報台灣。

藉此《備忘錄》,中國代表得以在二○○六至二○○八年間,於世界衛生組織相關會議中理直氣壯地表示:中國已經充分照顧「台灣同胞」的醫療需求,且讓「台灣同胞」充分參與世界衛生組織之必要相關活動;「台灣同胞」有任何需求,中國絕對全力協助。而當二○○八年世界衛生組織執委會舉行會議,有會員國質疑:為何延遲許久,才將志賀氏菌資訊傳給台灣,以致發生防疫空窗期,中國則氣定神閒地回應:「中國幅員遼闊,難免反應不及,往後將會改善。」 其態度與反應,令人悲從中來,無以名之!

在「伯公」竭心盡力下,中國善意復釋,而此次會談WHO是否仍屬「優先事項」,不得而知。今日政府或許認為機不可失,「體仰上意」,若要在上述《備忘錄》善意基礎上,讓「台灣同胞」更加有效參與,則不論其如何修改,台灣參與之內容與程度,仍全繫諸中國「悲懷」;猶有甚者,表面上雖讓台灣民眾以為參與WHO,然實際卻需以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框架作對價。若要台灣在此種《備忘錄》的善意上擴大參與空間,實際等於自我限縮主權,不僅未能擴大國際參與空間,反而帶回緊箍枷鎖,「愚者千慮,或有一得」,仍呼籲政府「寧緩勿躁」,切莫「急於有所突破」,以致輕忽認諾。 (作者姜皇池 為英國倫敦大學國際法博士,現任台灣大學法律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