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17自由時報
「推動兩岸包機直航」與「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是馬英九競選總統主要的政見之一,五二○就職總統之後,積極促成六月十三日台灣海基會與中國海協會重啟談判,使台海兩岸兩國的關係出現結構性的改變。
此次兩會表面上雖達成事務性談判,兌現上述兩項重要的競選支票,但其背後的政治意涵值得仔細檢驗。由於馬政府將台灣經濟發展的希望,完全寄託在中國,馬先生未就職就倉促宣布實現兩岸包機直航政策的時間表,等於將設定議題、主導談判的機會送給中國。
馬先生在總統就職演說中,宣示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協商,使台灣海基會與中國海協會兩會談判,建立在根本不存在的「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馬政府既不強調「一中各表」的立場,也沒有凸顯台灣或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的事實,反而向國際社會傳達台灣接受「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也就是「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錯誤資訊。談判後出現開放機場數目不對等的結果,台灣共開放八個航點,中國僅開放五個航點,而對台灣利益最大的貨運包機直航,則必須等到十月海協會代表來台再談,台灣的國家利益受到傷害,也增加談判的複雜度。來台中國觀光客的數目訂為三千人,由中國審查來台旅客的資格,我方被動接受並沒有簽證審查的決定權,使台灣國家安全出現漏洞。
國際政治強調實力,台灣與中國談判也是如此。面對中國,我們不可有一廂情願的想法,對中國過度的期待與需求,等於是請鬼提藥單,到時候中國一定軟土深掘,要求台灣釋放更多的利益來交換。當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面對馬政府過度向中國傾斜,絕對不可袖手旁觀,咱有權要求政府,有關台灣與中國雙邊事務的接觸、對話與協商內容,都應該先凝聚朝野與全民的共識,而任何有改變台灣主權現狀的決定,必須交由人民公投決定,台灣人民的福祉與權益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
(作者陳隆志 為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