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23自由時報
記者許紹軒/特稿
「翔展計畫」現階段遇到重重阻力,其實在前身研發案「翔昇計畫」就不被看好,再加上國內政局藍綠對立的詭譎多變,如果不是靠著一張國防自主的金字招牌硬撐著,IDF恐早已淪為教練機的命運。
翔昇計畫共七十億元,是IDF性能升級的研發計畫,此案提出時,正好是空軍接收完幻象戰機與F-16A/B戰機的顛峰時期,當時國際情勢一片大好,軍方瀰漫一股樂觀氣氛,認為台灣將可擺脫冷戰時期有錢買不到武器的困境,因此對翔昇案興趣缺缺。
但因國防自主帽子太大,加上又值民進黨執政,翔昇案在空軍百般不願意下開始執行,計畫進行期間不時傳出空軍對此案批評,包括「翔昇案只是空軍幫漢翔維持研發計畫養人」,或是「買得到進口車實在不需要再升級國產車」之類的抱怨。
翔昇案執行完畢,二架雄鷹原型機出廠,再遇上政黨輪替,民進黨政府任內定案,決定進行七十一架IDF升級量產計畫的翔展案前途更是多舛。
從全案還沒出國防部大門,就已傳出政院要將其封殺的消息,政院官員更罕見托大地要見到馬總統手諭或是公文才願審查;而在立法院,國民黨立委更領銜決議刪除漢翔公司採購料件的預算。
如今為了行政院官員的要求,馬英九總統核定了大簽,政院審查卻還是砲聲隆隆,實在難以理解,背後到底是什麼因素在作梗?這只是單方面行政院的手段,或是國防部與行政院在唱雙簧?
或許IDF性能確實比不上幻象機或F-16,但對台灣來說,IDF確實曾造就出一個輝煌的航空時代,要這樣就把那個時代放棄,所要面對的歷史責任,恐怕不是區區幾名文官可以承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