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22大紀元時報
2008年8月北京奧運舉辦之後,到底是會讓中國大陸經濟就此再度脫胎換骨,再上層樓?抑或從此利多出盡,走向經濟衰退,不但全球都相當矚目,即連兩岸高層都非常注意。
蓋中國大陸股民原先非常期待所謂的「京奧行情」,但是中國大陸各地股市卻依然不振,更有輿論認為京奧之後,中國大陸的宏觀調控之經濟政策又要開始微妙變化了。主要的理由是,京奧之後,中國大陸的基礎建設會略為減緩;加上,國際次貸金融風暴的餘波,還在盪漾之中;不僅如此,中國大陸也表示反通膨的核心政策,目的就是要解決經濟成長與通膨壓力的矛盾關係,但似乎已都愈來愈為險峻。
蓋中國大陸的通膨壓力問題,絕不僅僅局限於所謂的國內因素,而是全球經濟體循環周期的必然結果之一,也就是說,是全球需求擴張超過資源,加諸環境承載能力不足的問題所造成,更何況美元一度發行過多也導致世界貨幣供給過多的結果。
有鑒於此,首先,中國大陸必須配合國際環境,結合各項改革,逐步調整內需與供給,以發揮資源配置的「價格合理」作用。尤其是,現階段國際原物料的價格飆漲也扭曲了其國內需求擴張的作用,甚至遠比貨幣政策的影響還要大,所以導致股市波動更為明顯。除此之外,中國大陸經濟對外依賴度的不斷增強,也加劇了這種需求擴張的作用;甚至會深受美國經濟體的影響,也就是說,美國打噴嚏、中國大陸可能重感冒,連帶影響所及,台灣也不好過。因為台灣對中國大陸、美國的貿易或經濟依賴度也相當高之故。
其次,要解決通膨壓力,單靠持續性的價格管制是不夠的,因為價格管制不僅不利於通膨壓力的消除,反而也會導致物料短缺與資源配置的失當,而同步出現市場失靈、政府失靈的現象。坦白說,目前北京政府仍可能宣布未來的燃油稅、能源與礦產資源等價格改革計劃,以避免對當前物價水準造成過大衝擊,但這僅是治標而非治本的行為。因為於此同時,北京政府還可能更需要繼續整頓商品流通環節秩序,加強競爭抑制壟斷,甚或打擊囤積貨物的行為。
第三,京奧之後如果算是利多出盡的話,則中國大陸各地的股市、房地產市場勢必低迷一段時間,屆時無論人民幣升值或貶值,都可能造成外資撤退中國大陸的原因,導致中共央行必須與外資炒匯的行為對決;相反的,如果外資又大量前進中國大陸的話,也可能就是泡沫經濟的警訊。不僅如此,2008年以來中國大陸的外匯存底已增加到近1萬8千億美元,使得中國大陸的貨幣政策充滿壓力,也影響了貨幣政策對抗通膨的調節能力。
最後,相關的補貼政策,是否能發揮反通膨作用,藉以提振中國大陸經濟,也是有問題的。例如:中國大陸雖增加低收入族群的補貼額度,但又擬降低高收入者的賦稅,就是個兩難。又就以上的各種措施而言,或許台灣經驗也可以作為北京奧運之後面對經濟困境的參考依據。
(本文由中央廣播電台《台灣觀點》節目提供,節目首播時間為週一至週五17時55分,網址為:http://www.rti.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