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15自由時報
台灣新聞自由度亞洲第一,但卻被國際報告評為「信賴媒體的人只有百分之一」。這主要由於台灣有些媒體和記者實在太有違新聞專業化的規矩。「中時」駐美記者傅建中就是典型一例。
我在以前的專欄中批評過,傅建中(還有中時的劉屏)曾編造過蕭萬長訪美時「會晤」四十二名美國議員、和美兩黨總統候選人的亞洲策士「共進早餐」的假新聞;紅衫軍倒扁時,傅編造過美國國會「此時發表」報告批扁的假新聞;還寫出美國首都「滿城爭說蕭萬長」的笑料(羅馬教宗訪美,也無任何城市「滿城爭說」)。
最近傅建中在中時發表的「扁罪當誅」一文,又是一個可供新聞院校指導學生怎樣避免新聞劣作的「範文」。且不說這個得先把新聞院校教授嚇死的題目,該文開篇就說:「陳水扁家族盜取台灣人民的財富,並存在國外的銀行,瑞士司法當局查到的已有二千一百多萬美金,沒有查到的還不計其數。」傅建中不是法官,也不是檢察官,他怎麼可以斬釘截鐵地用「盜取」兩字給陳水扁「定罪」了?這個案子還在調查,最後還不知是否起訴,可傅建中已經替法院結案:「扁侵吞數千萬美元鉅金」。任何一個有最基本新聞常識的記者,都會用「涉嫌」什麼案來報導,或引述檢方、司法權威人士的話來評論,更不可以由自己來定案。而且什麼叫「沒查到的還不計其數」?到底是多少?
渲染、誇張的語言,歷來是新聞大忌。這是新聞院校一年級的基礎課,而傅建中卻是中時的「資深」。文中還有「陳水扁家族吮吸台灣人民血汗錢」,「陳水扁八年任內的種種不法和聚斂行為
」等像隨地吐痰一樣的隨意指控。真是當今《人民日報》記者都得望塵莫及了。
上月底美國民主黨在丹佛開全國大會時,傅建中去採訪,發回的稿子卻主要寫百年前的「孫中山與丹佛市」,且不說這和美國大選毫無關係,在文中,傅特意提到,孫中山當年住在丹佛豪華級的布朗宮旅館,而孫的錢主要是從美國華人礦工那裡募捐來的。如他是台灣人,傅建中就可能批為「奢華、貪腐」,而對這位後來的中國國民黨的總理,則就歌頌為「孫中山奔走革命,阮囊羞澀,仍能維持自己及中國的體面,住進一流的旅館,可見孫先生的格局和眼光。」孫是在當地看報紙才知爆發辛亥革命、清朝被推翻;他當時根本不是政府官員,那時甚至還沒有「中國」的國名,哪來的「維持自己及中國的體面」?這種用華人礦工血汗錢住豪華旅館的事,也成了「格局和眼光」,可見傅建中不僅對當今台灣,對歷史也是完全國民黨心態化的。
評論當然是可以有鮮明政治觀點的,但起碼得在事實基礎上評。往主觀臆想的東西上堆砌一些形容詞的「大牌」文章實在太掉「中時」的價了吧?不知該報那些非「大牌」的記者同行們是否能服氣。
(作者曹長青為獨立評論員,http://caochangq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