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18自由時報   老蔣復職 老美背書?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80918自由時報   

一九四九年是中華民國滅亡或者(姑且說)「中華民國在台灣」誕生的一年。由於軍事上兵敗如山倒,蔣介石在一月二十一日「告退下野」,而李宗仁到底是繼任總統或代理總統?依照李宗仁回憶錄,蔣介石在私下答應他繼任卻公開造成只是代理的局面。李宗仁撐持不到一年,即在十一月二十日以就醫之名飛往香港,蔣介石在二十一日的日記評論說:「李出國既不辭職亦不表示退意,仍然以代總統名義向美求援,如求援不獲即留外不回,而置國家與政府於不顧,完全為其個人之利害作打算,此種無恥無知之所為實為國家羞也。」這種評價一直是國民黨統治下教科書的標準說法。

其實李宗仁另有打算。他很快在十二月八日即飛抵紐約,美國國務院只派專員迎接,而駐美大使顧維鈞和駐聯合國首席代表蔣廷黻都到機場迎接。李宗仁來美的主要目的,是要會見杜魯門總統,弄清楚美國政府的物質援助可能性,對他是不是比對蔣委員長更大一些?若是,他就決定迅速回國,包括「以跳火坑的精神回台灣去」。李宗仁派甘介侯作為「總統的私人代表」與美國政府直接交涉,終於有一九五○年三月二日得以至白宮與杜魯門午餐的機會。

蔣介石已鋪排妥當將在三月一日「復行視事」,聞訊大怒,在二月二十八日的日記中說「此乃其國務(院)又一倒蔣之陰謀也,以其恐余一日復位之消息實現而又望余展期……」,不過顧維鈞在三月一日趕發一份致美國政府關於蔣委員長恢復總統職位的正式通知;而同一天美國各報已刊登甘介侯的聲明,譴責蔣介石的復職是違憲。

杜魯門與李宗仁會面的意義是什麼?親臨現場的顧維鈞,回答來自台北的葉公超電話說:「只是一次社交和非正式活動。」於是蔣介石放心了,在三月三日的日記說:「最後其國務院正式發表中國總統為蔣而非李也」。其實美國政府的明確轉向,要等到六月底韓戰爆發以後。不過誠如李宗仁事後的感慨,謂蔣介石總是有本事「使美國討厭他卻仍不得不支持他那種獨裁反動的政權。」信然。

(作者陳儀深 為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