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23大紀元時報
陳破空(資深評論家)
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結束後不久,發布文件:允許土地流轉,即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
「流轉」二字,令外界費解。原因在於,與他國不同的是,中國農民至今沒有土地所有權,而僅有土地使用權,無法使用「買賣、租賃」等正常詞彙。「流轉」,又是一個「中國特色」的說法,又是中共的發明。
中共建政並實行公社化之後,所有土地被收歸「國有」,實際就是「黨有」……中共一黨所有。農村土地,被稱為「集體所有制」,由於土地所有權沒有落實到農民個人頭上,實際就為中共農村幹部所操縱。這種扭曲的土地制度導致的後果便是:中共執政的前30年,農民失去耕種熱情,糧食減產,饑荒四起;後30年,實行「土地承包」,農民恢復耕種積極性,但村幹部卻能夠與開發商相勾結,任意變賣農村土地,私相授受。官商獲利,廣大農民則淪為犧牲品。
在強行拆遷和暴力拆遷的狂潮中,農民失去土地(使用權),所獲補償極低,甚至沒有補償,無家可歸。農村耕地急劇減少。8、90年代,中國耕地曾以每年1億畝的速度劇減,直到只剩下20億畝(史上最少耕地紀錄)時,當局才慌忙出手控制。之後,中國耕地仍以每年800萬畝的速度遞減。迄今,中國耕地僅剩下18億畝。歷史上最少的耕地,卻要支撐歷史上最大的人口:13億,其中,農業人口仍有7.3億。
中共高層驚呼:「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這是「土地流轉」政策出台的動因之一。其他動因,據說,是為了促成農業規模經營,實現農業現代化。中共在文件中聲言:「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沒有中國的現代化。沒有農村的穩定與繁榮,就沒有中國的穩定與繁榮。」這等於承認:中國不僅沒有實現現代化,而且還沒有實現穩定與繁榮。這與當局之前自說自話的「崛起」、「盛世」、「穩定」、「繁榮」等語,明顯自相矛盾。
中共允許土地流轉的同時,提出「三不」政策:「不得改變土地集體所有制性質,不得改變土地用途,不得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
然而,鑒於中國農民沒有政治權利,中共官員不受監督與制衡,官商勾結與權錢交易無從杜絕,無須「改變土地集體所有制性質」,僅在「土地使用權」上做文章,官商依然可以合謀獲利,這與從前情形並無不同;無須「改變土地用途」,只要「流轉」一詞出籠,所謂「農業規模經營」,就可輕易落入官商之手,農民繼續充當苦工、奴隸;所謂「不得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注定淪為一句空話。
任何經濟改革,如果不以政治改革為前提或相配套,就必定扭曲、變形,成為權力者巧取豪奪的遊戲。近30年的中國發展,已經證明於此。可惜,中共高層仍然枕於以經濟改革抵消政治改革的陳舊思維而不可自拔。以「流轉」為軸的新一輪「土地改革」,足見中南海思維的保守與缺陷。
部分天真的人們一度以為,既然北京奧運已經「順利結束」、「沒有出大事」,中共可能會開啟政治改革。「三中全會」一詞,給他們提供了無窮遐想,從「十七屆三中全會『聯想到』十一屆三中全會」。
中共以「農村改革」為「十七屆三中全會」的主題,轉移視線,為政改的幻想者當頭潑了一瓢冷水;又以假「改革」之名的「土地流轉」,為新一輪的巧取豪奪開闢道路。奧運後的中國,依然是前景灰黯的國度。
──轉載自「自由亞洲電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