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11大紀元時報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威瑟爾站在集中營照片前。(Getty images)
【記者岳芸/編譯報導】我永遠不會忘掉那一天晚上,在集中營的第一晚,把我的生命轉向漫長的夜晚,7次的遭難、7次的印記。我永遠不會忘掉那煙幕,我永遠不會忘掉孩童們的小小臉蛋,他們的身軀轉變成為一圈圈的煙飄向靜寂的藍天。我永遠不會忘掉那夜晚的靜默,使我喪失求生的慾望。我永遠不會忘掉拋棄我的神與靈魂的那些片刻,使我的願望化為塵土。我永遠都不會忘掉這些事情。
今天正值聯合國通過《世界人權宣言》60周年紀念日,大紀元記者從美國大屠殺紀念館(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翻譯上述內容,這是出自埃利.威瑟爾(Elie Wiesel,1928~)的《夜》(Night, New York: Bantam,
1982)一書第32頁。
據美國大屠殺紀念館的介紹,威瑟爾和家人遭納粹驅逐到奧許維次(Auschwitz)集中營,那年他15歲,他的母親與妹妹在那兒死去,兩位姐姐倖存下來。他和父親後來被轉到布痕瓦爾德(Buchenwald)集中營,他父親在那兒死去。
二次戰後,威瑟爾在巴黎求學、當記者,最初對於集中營的親身經歷保持沈默,後來在一次跟法國作家的訪談,他才被說服不再沈默,隨後出版《夜》一書,描述他在納粹德國大屠殺時的第一手經歷。
1999 年克林頓總統當政,這位198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在白宮發表一場著名的演講〈冷漠的危險〉(The Perils of
Indifference)。作家蘇曉康說,差不多在同一時期,這類悲劇從中東版本複製成中國版本,猶太人換成「法輪功」修煉者,人肉炸彈換成中國警察,全世界的看客換成中國看客,政府嗜血式地鎮壓修煉者們,其瘋狂隨著民眾的冷漠程度而升級,演出權力無限氾濫的一幕。
蘇曉康指出威瑟爾對於「世人的冷漠」說得透澈,卻是欲哭無淚:「對犧牲者視而不見確是容易得多了。避免對工作、夢想與希望的粗暴打攪也使我們輕鬆很多。畢竟,陷於別人的痛苦與絕望中非常尷尬、也很麻煩。然而,在那些冷漠的人心中,他(她)的鄰居不占任何份量,因此,旁人的生命沒有絲毫意義,他們潛在的、甚至是清晰可辨的痛苦都引不起任何興趣。」
600萬猶太人在二次大戰被殺害,半個世紀過後,猶太人還在追,作家韓秀在一次大紀元專訪中表示,為什麼強調這件事情?因為這是一種不願歷史重演的責任?共產黨在這50年裡殺了多少人?哪是6百萬?6千萬也不止!文革死多少人?3年饑荒死多少人?死的人數都大到不能再大,然後就像沒事一樣。
韓秀還說:「50年來猶太人繼續追納粹的餘孽,那真是追到天涯海角我也要把你繩之以法,這種精神與態度是中國人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