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27大紀元時報  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衝擊超過預期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81227大紀元時報  

【大紀元訊】中共官員承認,仍未見底的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大陸經濟的衝擊遠遠超過預期,包括農民工和大學畢業生在內的失業人口明年將增加到2,400萬人,經濟下滑已經成為中國大陸面臨的主要矛盾。有評論人士認為,中國大陸經濟形勢嚴峻,主要原因是政府經濟發展策略長期以來過分依賴出口而忽略內需,而大批失業農民工返鄉和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的問題正在形成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
中共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星期三說,這次金融危機涉及範圍之廣、影響之深、衝擊強度之大均超出預料。他說,目前已經在企業利潤、財政收入、商品價格、消費市場、新增就業等方面對中國大陸經濟產生較大影響。

新華社的報導特別指出,這位發改委負責人就當前經濟形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所做的報告是臨時安排的一項議程,顯示這個人民代表機構「在當前全球經濟衰退的背景下,對當前中國大陸經濟形勢嚴峻程度的關注」。

市場需求降低 導致中國出口減少

旅居美國洛杉磯的分析人士草庵居士在聖誕夜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大陸經濟並不是直接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很大衝擊,而是美國等國經濟衰退導致進口需求大幅度降低,才對中國大陸偏重出口的實體經濟造成嚴重影響。

他說:「國際上這些大的國家,包括中等國家,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如此依賴國際市場,也就是依賴出口。包括新加坡自己內需的需求都占GDP總額的50%以上。通常,一個國家像日本都占60%多。其他國家像韓國,它們都占50%以上。台灣也是如此。」

草庵居士指出,在中國大陸,經濟和產業結構的比重是大約70%靠出口,內需只占30%左右。他把中國大陸當前面臨的嚴峻形勢,歸咎於經濟結構過分側重外貿出口,這種長期實行的畸形發展策略和導致貧富懸殊的政治制度。

他說:「中共政府它完全依靠海外市場本身,在整體上是非常嚴重的錯誤。因為靠對外出口它沒有辦法提升國內的生活水準。你把大量的產品都出口到海外去了,而國內百姓用的是最廉價、質量最差的產品。這個整體上談得多了就是整體上社會貧富分化和社會結構的問題了。有錢人消費海外高檔產品,而沒錢人根本消費不起國內生產的產品,只能消費國內最低廉那種產品。這就牽扯到整個政治制度的問題了。」

對於中共政府不久前宣布投資4兆元人民幣,用來刺激經濟的計畫能否達到預期效果的問題,長期關注中國大陸問題的草庵居士表示,把大量資金投給壟斷性的建設週期很長的基礎設施行業,只會讓錢進入壟斷集團手裡,不會直接刺激消費。

他認為,從短期效應來看,國家靠大量投資到基礎設施來提振經濟增長,不如像日本和台灣那樣政府給民眾發錢,人人有分,靠直接刺激消費見效快。
──轉自「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