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26大紀元時報  「家電下鄉」不成功 中共露的馬腳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90326大紀元時報  

☉唐浩

中共號稱將創造9,200億人民幣銷售額的「家電下鄉」政策,從今年2月擴大推行至中國各省區後,於是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然而,根據北京《經濟觀察報》報導,「家電下鄉」先前在山東、河南、四川的試驗推行結果,僅達官方預期目標的四成。既然成效不彰,為何仍要急就章地廣推全國?

「家電下鄉」成效不彰

其一,中共感受國內經濟問題的嚴重性,儘管在國際檯面上仍故做鎮定,甚至頻頻使出各種手段「裝闊」,但國內經濟實況可能真如西方部分專家推估的「低於1%」甚至「負成長」。
其二,西方各國經濟衰退之際,唯獨中國依然故作鎮靜、甚至裝闊,卻也讓世界各國頻頻發言,期待或呼籲中國經濟能率先觸底反彈,成為帶動全球景氣回溫的「火車頭」。聽到如此稱譽,中共一來為了自保面子與政權,二來為了持續迷惑各國眼光,於是只得大張旗鼓地高唱「四萬億救市」、「家電下鄉」等策略,宣稱藉此帶動內需、拉抬消費、振興經濟。

然而,許多有識者對此也提出強烈質疑。英國老牌財經雜誌《經濟學人》(Economist)便指出,中國農村的消費力主要仰賴外出打工的農民工掙錢回家,但今天全中國失業農民工達2千多萬人,鄉村民眾張羅日常生計都出現危機了,哪還有錢買消費電子產品呢?

日本放送協會(NHK)也在日前播出特別報導,他們派出記者在北京及中國鄉間調查採訪,發現一家三口、月入2,000元人民幣的北京家庭,一家人省吃儉用,每月頂多只能餘下500元,這500元必然用來儲蓄以備將來醫療、孩童教育或其他意外支出。在社會安全網不足的中國社會裡,民眾對於動用儲蓄去消費家電的意願普遍偏低。

再者,多家國際媒體也不約而同指出,即便農村居民有錢購買家電,卻往往得面臨更根本的問題:電力基礎設施不足。許多鄉村地區若非缺乏電力設施,就是電力供應不穩定,又叫農村居民如何購買、使用家電設備?

中共對上述問題完全無知嗎?當然不是,但畢竟得做做樣子,讓各國以為「中國內需動起來了」、「內需消費商機火起來了」,才能繼續迷惑外商外資、吸引他們持續投錢輸血至中國——目的當然不是為挽救中國百姓於貧苦,而是緩解中共政權自保之危急。

觀「替罪羊」危機處理模式

然而,為了面子,中共總得為「家電下鄉」的成效不良預先找個下台階,以便將來解圍脫困。於是,中共喉舌媒體中央電視台,在3月中主動發布一則調查報導,指稱家電下鄉效果不如預期,農民不買家電用品的理由,是因為家電用品經過地方經銷商的層層轉銷,商品抵達農村時,價格已經大漲,農民負擔不起。

這則廣為港台兩地媒體引述的報導,典型地反映出了中共對政策危機處理的套路:找個不痛不癢的替罪羊,將其罵臭、鬥臭,最後再宣稱抓到幾名共犯加以法辦,然後宣告落幕。中共政權本身就在這套模式背後順利脫身,完全不必背負任何政治責任。

以這則家電下鄉的報導為例,替罪羊是無名無姓的小小「地方經銷商」,中共政權和生產家電的大企業,這兩大政商權力團體則完全置身事外。然而,若依據國外媒體所指出家電下鄉的敗因——社會安全網不足、百姓收入偏低、農村基礎建設不善等,這些因素背後的始作俑者以及責任承負者,不正是中央及各級地方政府嗎?不正是這個中共政權執政60年來,所造成的缺失,以及該肩負的責任嗎?

對於這些根本過失與弊病,中共媒體卻刻意隻字未提,中共政權也從而得以再次脫身自保。甚至過陣子還可再來個「司法打擊不法經銷商」的報導,讓中共政府搖身變為「人民權益的保衛者」呢!「家電下鄉」四個字,也將就此在人們的記憶中淡忘。不妨回想一下,前陣子的「三鹿毒奶粉」事件,官方的應變模式不正是如此嗎?

因此,我們可以大膽直言:家電下鄉這個提振內需的策略,肯定不會成功。而關鍵的敗因,不是別人,在於中共本身。而中共向來慣用而自豪的「替罪羊」危機處理模式,則給了我們最強有力的預測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