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22自由時報
記者鄒景雯/特稿
第三次江陳會馬上就要登場並且簽下新協議了,兩岸重啟談判到現在,累積了足夠的案例,已到了可以檢討見真章的時刻,廿六日兩會白手套究竟端出了什麼菜色?能否彌補前兩次協商時,台灣陷入被動、落居敗部的下風?尤其兩岸直航的延遠權問題能否突破,將是非常重要的指標。
俗話說,吃燒餅哪有不掉芝麻的,但迄今馬政府的談判能力卻是只吃到芝麻,燒餅全掉了。從去年達成的兩次協議一一審視,馬政府只拿到簽署幾項協議的「面子」,「裡子」卻全由中國包辦。這些虛功包括七月四日客運包機如期首航、中國觀光客來台、海陸貨運直航形式通了,在閃熾的鎂光燈下,這些風光儀式的背後,台灣的實際獲利如何?直接涉及的航運與旅遊業者真是瞎子吃湯圓,心裡有數。
以陸客而言,馬政府不經評估,好大喜功的開出八口通航,花費高額人力、物力成本後,前八個月,平均每天只有數百位觀光客,在交通便捷後,去年台灣旅客前往中國人數達三百八十萬人,對岸來台則為三十三萬人,這個算盤不難拿捏出盈虧;即使近來每日陸客暴增達三千人上限,但這是從今年三月才開始政策作多的現象,能否成為常態,還需以觀後效。
同時,儘管人數增加,但團費下殺厲害,降低旅遊品質的微利經營,「沒魚蝦也好,懵做!」成了公開的行話。
兩岸貨運直航也叫得響亮,還被宣傳為馬英九的重大突破,但這個政府簽下的約,至今拿不到延遠權與攬貨權,已讓航空與海運業者面臨嚴酷的經營挑戰,對岸以主權為名多方阻擋,實則兩岸航空界的商機競爭才是核心,純粹在商言商下,許多可以據理力爭的協商空間,被政府以維護兩岸氣氛的政治考慮所抹煞,該爭不爭的過度妥協,台灣的利益成為俎上肉,甚至還發生簽了不如不簽的砂石船被拒入港事件。
在這種令業內痛心疾首的情況下,這個耍花槍的政府竟有臉沾沾自喜,甚至第三次會談還要繼續摸摸鼻子把延遠權晾在一邊,不敢將江陳會乾脆展期以繼續交涉,真是「無卵頭家」到了極點,最近,立法院龍頭要求政府挺起脊椎骨行事,這是看懂了問題、真切認識到民之所欲,馬政府做不做得到?必須拿出本事來給人民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