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03自由時報   嘉南大圳之母/蔡崔源算盤配水 完成八田志業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90503自由時報  

民國六十年代,蔡崔源在烏山頭水庫留下的身影,時年約七十餘歲。 (圖:曾建元提供)

〔記者鍾麗華、謝文華/台北報導〕週五就是興建嘉南大圳、烏山頭水庫的日本工程師八田與一祭日,各界都舉辦追思活動,但真正接替八田未竟志業,撥著算盤執行嘉南大圳「動態式配水」的台灣人蔡崔源,卻被人遺忘了。

發揚給水法卻被遺忘

一九八九年去世的蔡崔源是嘉義農專第一屆畢業生,畢業後進入「公共埤圳嘉南大圳組合(嘉南農田水利會前身)」服務,前後超過半個世紀。

嘉義大學史地系副教授吳昆財說,日本人戰敗離開台灣後,剛完工的烏山頭水庫,要如何步上軌道才是重點,管理嘉南大圳的重責大任,就落在蔡崔源身上。

學者籲應給歷史定位

蔡崔源曾跟著八田工作,建立了「灌溉的動態式配水」,把八田的「三年輪作給水法」發揚光大,讓十五萬公頃的嘉南平原一年三收,成為台灣穀倉。吳昆財認為,政府應給蔡崔源歷史定位與肯定。

曾到嘉南農田水利會見習過的台大名譽教授甘俊二指出,蔡崔源「用算盤掌握了複雜的配水」,讓烏山頭水庫的水透過嘉南大圳,灌溉到嘉南平原每個角落,這套複雜配水機制只在蔡崔源腦中,也因此他七十歲還在現場指揮調度配水,直到一九七○年代才被電腦配水取代。甘俊二在日本東京大學的博士論文,就是破解蔡崔源的動態配水。

蔡崔源的外孫、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助理教授曾建元說,他記得當時每天在水利會都有一群人撥著算盤,搖著舊式電話通知各地要放多少水。

學界正聯手推動將「烏山頭水庫─嘉南大圳─三年輪灌」水利系統登錄世界遺產,連署網址是http://seed.agron.ntu.edu.tw/hatta/index.htm。發起人、台灣警專學校助理教授許光輝並為將在東京首映的嘉南大圳興建過程動畫譯成中文版,其部落格有相關文章:http://www.wretch.cc/blog/tcf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