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23自由時報
記者鄒景雯/特稿
民進黨高雄市長陳菊在中國公開提到了「馬總統」,這短短的一句話,讓國民黨重新執政路線淪為失敗的對照組。最近馬英九在週年記者會自辯「如果還是回到民進黨執政前面八年的做法,結果很清楚,什麼都做不成,哪裡都不能去」,陳菊現在給了答案,不僅做成、能去,幹得可以比馬英九更好。
這一年來的「馬英九現象」是什麼?稱之為身體力行的「去總統化」,絲毫不過分。為了陳雲林來台,竟說只要對等叫「先生」也可以;把兩岸定位為地區對地區,自甘成了區長;陳雲林真到了,只叫了聲「您」,馬英九事後嘻皮笑臉道「不然要怎麼辦?」「難道一定要掐著他的脖子?」甚至唾面自乾的自況「雙方既無共識,保持這樣也沒什麼不好」!
二千三百萬人共同選出來的總統,不把總統這個重要的國家名器當做責任,竟視為夜壺可以隨意擺棄,目的無他,自殘自賤以討上國歡顏;所謂風行草偃、上行下效,執政的舉黨繼而蜂擁於對岸酒酣耳熱、陪笑哈腰,大談台閩粵聯合,「馬總統」更是人人一腳踢進了茅坑,做為所謂建立「互信」的歃血儀式。
過去這三六五天,馬英九身體力行這套奴婢兼買辦的哲學,全面在涉外事務上實踐,三次江陳會如此,WHA觀察員亦同,他不斷告訴人民,不這樣能怎麼辦?有總比沒有好;明明是跪地矮了一截,還要恭頌善意,說出「兩岸領導人的語言愈來愈接近了」,不惜與台灣人民的語言愈來愈遙遠,無怪幾個知名民調都指出終極獨立再創新高。
陳菊到了北京,一個反對黨的首長,把「總統」公開端上了檯面,並且在中國的土地上受訪直言「反對台灣在交流時過度傾中的立場」。菊還是菊,而不橘逾淮為枳,這麼做,不僅讓中方得以認識真正的陳菊,也讓台灣民眾見識到國民黨到對岸「沿牆靠邊走、逢人便低頭」的作為,實在反差太大,在這種姿態下,過去國共簽署的一切協議距離城下之盟又有多大的區別?
陳菊的總統說,已經在中國中央電視台消音了,這是最佳測試,馬英九說他的執政已經讓「兩岸做到了互不否認」,這是虛構,胡錦濤眼中,馬英九是什麼?正如馬英九一路以來所自我否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