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29大紀元時報  網路時代中國政府的公信力危機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90529大紀元時報  


在一個沒有良好制度加以保障的社會裡,人與人之間互不信任,會產生怎樣的後果與危害?只要我們稍具常識,便不難想像。因為互不信任,不只是增加交往成本,有極大的經濟損失,更影響人的生活質量與尊嚴。真相成了中國社會的稀缺資源,正義在中國社會成為罕有之物,這是連傻子都非常擔憂的事。

由於各級政府撒謊成性,傲慢冷漠,剛愎自用,積習難改,任何官員執政的第一理念,就是掩蓋真相,就是做一個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滅火隊員。但這樣造成的惡果是,民眾對政府的極度不信任,使得政令和法規成為空文,增加了執政成本,形成官民互不信任的惡性循環,更對一個社會產生災難性的危機。

由於全球經濟危機,中國外向型經濟所占比重較高,受影響較大,因此力主開發國內需求,激起民眾的消費熱情。政府單喊口號,說我們有信心度過難關,民眾卻只見制度黑暗,腐敗依然,所有刺激經濟的舉措造福的仍只是少數權貴,有許多民眾甚至連殘羹冷炙都無緣分到。由於社會保障系統不健全,加之對政府惠民舉措不抱信心,民眾只有捂緊本已乾癟的錢袋,勒緊褲腰帶過苦日子。

前不久有條財經消息,說的是河北、內蒙、陝西等省地方政府的債券上市,出現令人驚異的零成交量的情形。學者們都說此種債券因利率低、流動性差而乏人問津,我認為這當然不無道理。但我認為更深的原因在於,政府的公信力因他們幾十年的撒謊已嚴重透支,要想民眾像50年代那樣信任政府而不計收益地買地方政府的債券,幾乎是不可能的。

其實政府60年來遮掩真相,讓正義缺失,實在是由來已久,但為什麼現在的民眾感覺越來越明顯呢?那是因為拜網際網路之賜,使得這些不正義的行徑、遮掩真相的蠢舉,為更多的民眾所知曉,使民眾無論從現實處境還是從心理上都感覺到我們每天都生活在一個不正義的國家裡。

比如鄧玉嬌案、胡斌案,要是在傳統傳媒能控制訊息傳播的時代,那只不過是在很少範圍內傳播的事情,雖然會有一些小的波浪,不會引起太多的人關注。不僅因為傳播速度、渠道、手段有限,影響所及範圍相對狹窄,更因為關注異地案子發生的諸種成本比較高,從而使普通人對另外一位普通人的生死或者受辱,並無特別的關心。

但現在不同了,大家關注胡斌案、鄧玉嬌案等案件的成本相對較低了,上網、發短信,通過部落格或者BBS等方式,使得事件迅速傳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官方的訊息攔截、遮掩、混淆、曖昧,冀圖矇混過關,特別容易引起網民的憤怒,由於網路的聚合作用,形成一股不可小視的民意力量。

由於正義缺失、公正稀有,在階層對立、社會分化越來越明顯的今天,整個中國社會正經歷著一系列輪番的撕裂,誠如孫立平教授所講整個社會存在著潰敗的危險。

胡斌案不公不只是杭州政府的公信力受到質疑,鄧玉嬌案的搪塞,不只是巴東縣政府的公信力減弱,這一切都會因公眾透露的訊息和質疑,與官方的遮掩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使民眾對比各地政府和中央政府無一不如此。換言之,任何一級政府的公信力受到質疑,以及他們公信力的喪失,最終因網際網路的快速傳播和各地民眾的普遍知曉而形成疊加效應,形成民眾對政府出現嚴重的不信任。

如果說民眾因為愚民宣傳,以前還把相信政府當作他的義務的話,現在許多人開始知道政府是拿來質疑、批評,並不是拿來相信的了。也就是說,民眾對政府的不信任有一個漸進的過程,現在政府的公信力已經嚴重透支,以為像50年前一樣被愚弄得讓民眾做什麼,民眾都會毫不思考地選擇去認同,那就大錯特錯。

這種不認同不只是出現在政治領域,還出現在經濟領域。為什麼在世界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之下,溫家寶多次向媒體強調,民眾要有信心,政府也很有信心度過經濟危機這一關呢?

我們應該懂得一些基本常識,即有些事在一個法治不彰、公義不顯的社會被時常提及,那麼這些事往往就是癥結所在。因為想在不作民主自由之制度變革的情形下,維持社會的運轉,必須多以訓誡的形式來維持民眾對他們的信任。但這種訓誡搞了60年,欺騙的成分甚重,其公信力危機已然彰顯無遺,且成不可阻遏的加速頹敗之勢,中國社會的前景令有識之士深感不安。

──轉自冉雲飛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