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14自由時報   國軍救災慢動作 解放軍冷眼旁觀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90814自由時報   

二○○八年中國四川發生震災後沒多久,國軍一位軍情官員帶著情資分析前來提報,根據他們全天候監看解放軍的救災表現,得出的結論是:「解放軍在許多地方表現得都不如預期。救災如此,作戰亦然。」我相信:就在此時,情報工作做得遠比國軍扎實的解放軍,一定有更多一批人正在做著同樣的功課,他們會得到什麼結論?這些結論會對台灣安全有何影響?

幾年前,國軍以「平時有嚇阻力、戰時有決定性」為建軍目標,這曾是令人振奮的願景,但歷經莫拉克風災後,只能苦笑。「決定性」的關鍵是戰機,所有軍事行動都在掌握戰機,而戰機稍縱即逝。拿破崙說:誤了戰機,再多的預備兵力都不夠。災害防救與軍事作戰不也如此,誤了最佳時點,災情加重、民眾抱怨、輿論撻伐,這時調派再多的兵力,公布再多的數據,也難挽頹勢。

對於外界針對國軍救災不力的質疑,國防部的回應翻成白話文就好像是:不是我見死不救,不過,請先掛號。國軍以戰備為本務,會抱怨救災時各部會權責很難劃清,會抱怨每次救災後得自己買單,會抱怨救災經費核銷被刁難,這些都可以理解,但這不可以是藉口。退萬步,陷於水深火熱的正是國軍宣誓保護的鄉親父老。如果單兵可以迅速且樂意去救災,而國防部說它「不能想去就去」,那就是體制流程有問題,換成軍語,就是指管造成戰機延誤的問題。會發生這類問題,不在士眾,在將帥。

第一個問題:國防部既在中央災防中心派有聯絡官,從部本部到各軍團的戰情中心也都援例受命防災。但洪水都沖到旗山軍團司令部跟前了,戰情傳遞到哪去了?第二個問題:如果衡指所確有掌握災情,也向上呈報了,那林總長、陳部長何在?如果此時總長未能提出專業建議、部長也無法下達決心,那曾被喧騰一時的「第一擊權責」問題,此時想來豈不毫無意義。第三個問題:如果國防部長真的做到連這種救災任務都必須向總統請示的地步,那陳部長,您在第一時間問過總統了嗎?

熟稔軍事的人,從這幾個問題所呈現出的國軍指管弱點,腦中馬上會浮現許多想定,解放軍的情報官員也不例外。國軍以戰備為本務,但從此次國軍救災的指管表現,無情地暴露了國軍戰備的疏失,國防部尤應虛心檢討。

(作者陳文政 為前國安會諮詢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