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17大紀元時報  防洪思維沒變 大地反撲將成常態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90817大紀元時報 

太麻里、那瑪夏……,莫拉克颱風襲擊南台灣,熟悉又陌生的地名屢被提起,小林村首度成為媒體焦點,卻可能變成歷史名詞,這是天災也是人禍,防洪思維若沒變,大地反撲將成常態。

莫拉克颱風挾帶超過2,500毫米雨量襲擊台灣南部,台東太麻里嘉蘭村、高雄縣那瑪夏鄉民族村再次成為雨神肆虐的地方,甲仙鄉小林村傳出數百人遭活埋的消息。若雲雨帶再往北偏一點,新竹尖石、五峰及花蓮紅葉村恐怕也會遭土石流肆虐。

台灣何時可以擺脫土石流噩夢?颱風超大雨量造成土石流,這是天災,但人民居於危地,屢屢動用大量資源重建,台灣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汪靜明說,「政府與民意代表有責任」。

台灣所在位置多颱風、地震,汪靜明表示,「這是自然條件」;颱風變幻多端、地震無法預警,「這也是自然條件」。他指出,大自然的力量無法預測,「過度相信科學的力量,就是災害的開始」。

有論點指出,若要提高治水工程洪水頻率,在觀光區、主要農業區應考慮運用更多鋼筋水泥。汪靜明指出,大禹治水成功,是順應水勢疏通,鯀治水失敗是因圍堵水勢;從大川到野溪,政府對策如果只有堤防,不但很難期待成功,更要擔心民眾誤認安全,繼續在危地居住,生命財產一夕消失。

林邊災情、雙園大橋斷橋是人禍

「更多的鋼筋水泥建物,代表更多的災害」,屏東環保聯盟理事長洪輝祥也這麼認為。他在莫拉克颱風過後,深入林邊溪、高屏溪、枋山溪上游查看,感觸頗深。

洪輝祥以林邊水患舉例,「林邊災情、雙園大橋斷橋是人禍」,因為林邊溪上游堤防化,加上居民長期抽用地下水,致地層下陷低窪,大雨一來,洪水被拘束在有限空間,無處宣洩,只好全處往低處流。

「諷刺的是,在林邊溪上游有3,000公頃台糖造林地,原本可供洪水洩流,並補注地下水,卻因原本要治水的堤防全數流到下游,釀成重大災害」,洪輝祥說。

對於重建路,汪靜明說,政府、學術單位應充分揭露國土資訊,讓民眾知道哪些地方是危地,由政府協助遷往他處居住,但也應盡量維持居民的生活模式,如允許民眾返回故居地耕種,汛期撤離,由政府協助短期工作,「最重要的是,政府與民代不能再以選票考量,必須認真思考國土問題」。

洪輝祥也說,溪流是自然界的呼吸空間,要給自然之母足夠的呼吸空間,要解決林邊水患,應將上游堤防破堤改設水閘門,讓台糖造林地成為滯洪區,洪水被大地吸收後還能補注地下水層,一舉兩得。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莫拉克造成許多民眾失去生命財產,令人悲痛。但當媒體都知道風災侵襲,應前進何處才有令人動容的畫面時,政府實在需要好好省思,重新檢討防洪思維,否則耗費巨資一再重建,終究抵不過大地一再反撲,悲劇一再上演。

——轉載自「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