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26自由時報
記者鄒景雯/特稿
馬英九在總統大選期間對原住民說了一句「名言」:「我把你們當人看」,一年多後的今天,原住民部落遭受八八水患重創、滅村,馬政府拖延救災的責任尚未追究,居然繼而在重建規劃上排除原住民代表參與,理由是「災民的意見太分歧」,因此意圖以「菁英獨裁」逕行指導原住民該怎麼生、該怎麼活,這種腦袋有把人當人看嗎?
劉內閣做出此等決定,力保他的馬當然要概括承受,已送到立法院的重建特別條例草案,當然必須透過黨政運作迅速修正調整,但連續兩天到那瑪夏鄉巡災的馬遇到質問時,卻把問題完全推卸給立院,先說他沒有權責處理,後來又「建議」由原住民立委提案較具時效,一個總統兼準執政黨主席既然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此薄弱,搭直升機到第一線去是消耗汽油嗎?
原鄉的存在具有生存、地理、文化、社會變遷各種因素的彙總,一個成功的遷村,除了照顧到避險的目的外,一定要把上述所有條件都考慮在內,尤其要以住民自決的價值來共同參與及執行,才可能將阻力與後遺症盡可能地化解,曾在今年五月批准兩項國際人權公約的馬英九,是否記得到底簽了什麼?作完了秀就忘了這些基本原則?
原鄉在台灣雖然屬於經濟弱勢地區,但是多年來在山地教育與社區總體營造觀念的經營下,產生了許多自主組織與優秀原青,他們有絕對權力對自己族人的未來表示主張,政府雖負責政策擬定,但角色應是溝通協調者,絕非沙文式的主導者,這個過程不是數學的演算,還有人文的關懷,因此一加一不見得等於二,需要細膩,不能粗暴。
然而當前馬英九限時重建的一刀兩刃,卻在起步時就似乎走上了令人憂慮的開端,因為這群人的呼吸與骨子裡不只有著自以為是的知識優越,更有著階級優越。如果天災與人禍導致原鄉第一次滅村,目前國民黨一黨專斷的重建作法將是第二次滅村,若此,未來的重建之途已可預見勢必荊棘滿佈、坎坷難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