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08大紀元時報
《無米樂》紀錄片主角崑濱伯,7日到亞洲大學和大學生分享自己對工作、生活以及大自然的態度。(亞洲大學提供)
【記者黃玉燕/台中報導】因拍《無米樂》紀錄片而家喻戶曉的80歲老農崑濱伯,7日到亞洲大學當「教授」,和大學生分享自己對工作、生活以及大自然的態度,也表達希望政府培養更多對土地有感情、能吃苦的務農年輕人回鄉,推動農村再造,這樣的農村才有希望。
《無米樂》記錄台南縣後壁鄉農民的生活、對工作的堅持及恬然自得的生活。片中主角崑濱伯,7日受邀亞大社工系演說。他說,人與土地之間是有感情的,再累、再苦,也從沒想過要放棄種田或休耕,因為「稻子是農民的性命,怎麼可以丟?」
《無米樂》主角黃崑濱,有五十多年種稻經驗,年歲雖高,卻仍不斷發揮創新的精神,用心種植稻米,曾在民國95年台灣冠軍米比賽中,獲台灣冠軍米王,為台灣西部米農,尤其是後壁好米闖出名號。
黃崑濱以「農業生涯甘與苦」為題現身說法。他說,拍《無米樂》電影只是想藉拍片,幫稻農說幾句話,讓大家知道種稻人對土地的深厚情感。
他也解釋了無米為何會快樂,其實,是要表達產季若收不到稻米,也不要氣餒,不偷懶,不要太多煩惱,要寄望下一季豐收,就是要「一季望過一季」,就是無米樂。
黃崑濱在後壁鄉擁有2甲地的稻田,種的是「台農71號」,又稱「益全香米」。他說,種出冠軍米並沒有什麼訣竅,只有用心與耐心的照顧。有時種稻,還是要靠天公伯仔幫忙,有時就算收成,也會賺不到錢。「親像同學們上大學讀冊,只要認真讀,就會考上博士,就有成績出來。如果攏讀嘸冊,那一定是嘸用心。」
黃崑濱對農委會推動農村更新、社區再造等計畫,也提出個人的看法,他說,要讓農村更新再造,只有培養更多的年輕人肯務農耕作,才有辦法。但年輕人老是吃不了苦,有的晒了幾天太陽,撐不下去就走人;還有,種稻也要有市場,沒有市場,農作物賣不出去,總不能叫務農的人喝西北風。
亞洲大學社工系助理教授侯念祖說,崑濱伯以敬天、謙卑、踏實的態度面對生命,所談的做事、做人的道理都很簡單,卻是台灣老農一生為農業奮鬥,找出路的最佳精神寫照,值得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