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14自由時報
重啟海基—海協會談,是馬政府對外誇耀的主要政績之一。在第四次江陳會即將於十二月登場的此刻,我們到底要如何評價這個已經舉行三次的兩岸最高層級的會談呢?
不論是通郵、定期航班、陸客與中資來台等,過去三次江陳會的成果都是經濟議題。但現在傳出要縮減定期航班,陸客來台不僅客源不穩,熱比婭事件還證明中國政治操控陸客來台的實像,毒奶粉事件至今沒有結果等。這都可看出經濟協議對台灣經濟沒貢獻,更開始形成排斥台灣既有的對外經貿合作之現象。
江陳會對台灣民主更是充滿爭議的象徵。從第二次江陳會將其四項協議以技術手段擺脫立院討論逕行實施開始,以後的所有協議也都比照辦理,民間的公投監督倡議也被行政體系技術杯葛而無法啟動。這種迴避國會與民間監督的不透明作為,不僅引發台灣社會對馬政府的信心危機、使人懷疑既有民主體制捍衛人民自決的能力,更是會出現開放美國問題牛肉的根本原因。
歷次江陳會更系統性摧殘台灣主權意涵。為了讓陳雲林去年能登台,馬英九對國際媒體說出台灣不是國家,更在陳雲林完全不用稱呼總統職稱下,依然在國際媒體面前與其見面。此次江陳會即將再臨,馬英九做出更大改變:過去主張其立場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但十月十八日主持國民黨中評會時,開始以兩岸都接受一中原則,但對其內涵可以各自表述的方式,把「一中各表」解釋成「各自表述一中原則」,等於接受一中原則。馬英九在第一次於台灣舉辦的江陳會前否定國家地位,復於第二次在台灣舉辦江陳會前接受一中原則,否定自己在九○年代於陸委會任職時,「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政府主張!
雖然此次會議會討論經濟,但江陳會的政治意涵已隨胡錦濤完全統一說全面啟動而快速加重。九○年代的辜汪會凸顯台中對等以及台灣民主。廿一世紀的江陳會卻見證台灣的自我否定與邊緣化。面對這個重大危機,讓我們透過人民作主運動,防止這個使台灣「將會沉」的江陳會產生進一步破壞!
(作者賴怡忠 為台灣智庫執行委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