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10大紀元時報  民間外交單打獨鬥 駐外單位所司何事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91210大紀元時報 

☉陳文哲

今年的10月17日,遠在地球另一端的英國倫敦,正舉辦著「英國台灣美食節」。主辦單位是留英台灣學生組成的「英國台灣同學會」,他們在當地一所中學借用場地,擺了約莫4、5個攤位,有3、400名台灣留學生參與了這場活動。活動儘管有些克難,但還是澆不熄台灣留學生難得齊聚一堂、品嘗台灣美食的熱情。然而,整場活動卻絲毫不見台灣駐英相關代表參與、提供任何經費或人力上的協助,不禁讓人想問:台灣的駐外單位究竟在做些什麼?

台灣留學生:駐外單位在做什麼?

儘管台灣留學海外學生依舊連年緩慢增加,而且每年留學英國的台灣學生已達1萬人之多,可是政府外交相關單位,卻從未認真思考如何和留學生建立關係,並透過此一廣大社群推動「民間外交」,向世界各地傳播更多有關台灣的訊息。

相形之下,其他國家早已加快腳步,視海外文化活動作為將自身國家向外推廣的關鍵機會。以日本為例,在日本駐英官方單位與民間的合作下,今年同樣在倫敦舉辦了「英國日本文化季」,活動不但充滿著日本傳統文化表演、美食攤位、趣味活動,整場活動參與者超過上萬人,規模是「英國台灣美食節」的10倍之大。且不只是日本留學生參與,更有過半數的各國人士,一同抱著認識日本文化的心態到場觀摩,無形中成就了英國與日本人民間更深刻的相互認識。

文化交流 避免被邊緣化

台灣固然在部分條件上,無法和相對強勢的日本文化相比。然而,正因為我們缺乏著如同日本、南韓、甚或中國一般的國際能見度,更需要急起直追,積極擁抱國際人群。特別正是因為台灣「不正常的國家定位」,屢屢在國際正式外交上遭到忽視,是故更需要在國際民間活動上打開,才能避免徹底被遺忘、邊緣化的危機。

不只是一般的文化活動,實際上,基於台灣在國際政治和民主發展的特殊位置。在民主運動、和平運動、人權運動、社會改革……等方面,台灣都值得發展更多的國內外社群,與世界各國持續對話。特別是基於台灣一方面長期遭遇中國威脅、另一方面又能直接運用中文的特質,值得在「批判性的中國研究」上大大施力,成為此一領域的領導社群。

國際能見度 台灣護身符

在國際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今日,台灣沒有缺席的權利。「鎖國」的結果不只是台灣被忽略或遺忘,更大的危機在於,在當前台灣環顧中國與美國等強權國家的現實政治衝突下,倘若發生台灣利益遭到強權不公正侵犯的一日,究竟世界上有多少人能夠正確地了解,發生了什麼問題?可別小看國際輿論的影響力,多少威權國家的民主化歷程,正是國際批評聲浪起了支持改革的力量,我們豈有忽視的道理。

當然,更宏觀地來看,這一切還是牽涉到當前馬政府對「是否要讓台灣積極面向國際」的根本態度。如果政府本身無心要將台灣推向國際,民間分散式的努力往往也是難成氣候。例如在具體施政上面對一切的國際問題,如果都只變成「中國問題」?所有的國際交流活動,都只變成「和中國交流」?這恐怕不是國際化,而只是讓台灣更加地中國化或從屬於中國罷了。而在這樣「唯兩岸關係是問」的態度下,是不是「台灣的國際能見度」,也變得一點都不重要了?

為了要避免世界對台灣的認識被掏空的危機,一方面我們可從自身做起,積極和周遭有機會互動的國際友人介紹台灣處境。另一方面,我們要向政府施壓,要其外交和駐外單位負起責任,認真地協助、推動正式和民間外交。這樣的積極「國民責任」,和世界上的「正常國家」似乎有些不同,但也是我們身為台灣人民,為了捍衛自身存在所必須盡的心力。

──轉載自《Taiwan News 財經文化周刊》(受限篇幅文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