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10自由時報
一九七九是台灣的關鍵年。年初民主人士匯聚橋頭,發起台灣戒嚴後第一場示威遊行;隨後一年以內,黨外南北串聯,終於在年尾引動美麗島事件。從橋頭到美麗島,在那一年,高雄,就是台灣歷史的大舞台。
美麗島迄今,三十個年頭過去了,美麗島也從不可言說的禁忌,到現在載入小學生的教科書,但除了歷史敘事的再度陳說以外,我們如何在這個年代,更深層地重新檢視事件不變的意義?
我想,美麗島在當今的第一個意義,是「團結無私」。
在一九七九年,透過美麗島雜誌社,讓黨外的力量不分彼此,南北串聯、一致行動,才能捲動足以震撼當權者的力量,也因為這股團結產生的力量,讓全國人民受到感動鼓舞,終於成功開啟自由台灣。
在那個時間點上,就是因為團結,才能勝利,而在今日亦然。只有捐棄個人的名位,停止無謂的攻訐與伐異,緊密團結,才能為台灣再創新局。
美麗島在當今的第二個意義,是「尋求共識」。
在三十年後,當初的同志,雖然大多仍在並肩作戰,而也有許多走上不同的道路,但在一九七九,因為有民主作為一樣的核心價值,我們共同奮戰,才能衝出現在多元並陳、彼此包容的空間。
今年在美麗島三十週年的系列紀念活動中,我們將在十二月十二日舉辦「民主圍爐」,在當初負責鎮壓的新興分局裡,邀請美麗島的各界參與者團聚,以展現我們重新為台灣謀求和解與共識的誠意。希望透過不斷的努力,我們能再度凝聚跨越全民的共識,讓民主真正成為台灣社會恆常不變的公約數。
美麗島在當今的第三個意義,是「奮進不懈」。
在事件發生後,我們也曾經面對最冷的寒冬,全島性的大逮捕,以及最嚴酷罪刑的威脅,一時間民主運動似乎暫挫;然而很快地,黨外力量再度站起,較以往更加壯大。我們可以看到,最壞的時候,往往也是最美好契機誕生的時刻。
在政權再度輪替後,我們曾經灰心喪志、自我懷疑,面對新政府種種忽視草根、輕率民主的作為,更深感無力。但因為我們能夠再度鼓起勇氣、深自檢討、繼續前行,於是能夠重新站穩腳步,在今年的縣市大選中取得勝利,成功為台灣人民表述心聲。
從一九四九到一九七九,經過了慘酷陰森的三十年;而一九七九到二○○九,又是三十年,美麗島的發生,就像是台灣命運的折返點。也期待三十年後的今日,我們能夠奮進不懈,讓台灣持續走在民主的上升坡段上,迎向未來一個又一個的三十年。
(作者陳菊 為高雄市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