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30自由時報   放棄虛構現狀 美國應支持台灣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91230自由時報   

在持續與改變中取得平衡,一直是政策制定的藝術:政府希望維持被認為是對國家好的或有利的東西,同時朝正確的方向前進。當環境改變,就迫使人民、組織與政府適應新環境。

美國自己就是建立在改變的箴言之上,美國認為國民有遠見、有創造力,還有毅力,能讓周圍的世界成為更好的世界,因此我們的政策總是支持改變……朝著對的方向的改變。

台灣的未來 和平決定

這也顯現出我們在一個非常特殊的政策領域:對台政策,堅持「現狀」的特別之處。一九七○年代,美國放棄承認在台北持續自稱代表中國主權的國民黨政府,我們確實與北京建交,但並未承認中國對台的主權要求。我們認為,台灣的未來需要和平決定,並獲得台灣人民明確的同意。

此舉是為了爭取時間,使得台灣人得以將台灣的政治體系轉型為蓬勃的民主,一九九○年代,這個新的民主國家開始企盼成為國際社會完整且平等的一員,但美國的回應卻是,繼續將台灣貶抑為非官方的二流地位。

柯林頓三不 重擊台灣

這樣的國際孤立在一九九八年柯林頓總統宣布「三不」的時候,甚至更加嚴重,三不的其中一項是,美國「不支持台灣加入需要以國家身分為會員的國際組織」。美國在一九七九到一九九八年間,雖然並未積極支持台灣加入國際組織,但也沒有反對,當然也更沒有加上「需要國家身分」的條件。

這個新說法顯然代表著一種詮釋,即政策已經改變;因為這樣的政策,似乎將美國對台灣地位的立場,從「我們沒有邦交的國家」改變到「我們不認為台灣是國家」。柯林頓政府仍然堅持政策沒有改變,但柯林頓政府非但沒有強化這個新民主國家的地位,反而削弱其國際地位。

統獨兩議題 美不表態

同時柯林頓也在表示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時,限制了美國對台灣未來地位的立場,不出乎意料地,中國將此編造為美國「反對」台灣獨立。事實上,美國對台灣未來地位這個議題總是抱持著不可知的態度,只要過程平和與民主,美國不支持也不反對獨立或是統一。所以在這點上,柯林頓也減少了台灣未來的選擇。

這些是評價美國總統歐巴馬在訪問中國尾聲時,所發表的美中聯合宣言的重要參考。美國與中國在聯合宣言中,「重申尊重彼此主權與領土完整是美中三次公報核心這個重要原則」,美國後來強調,這段文字只指西藏與東突厥斯坦,但中國外交部斷然表示,這段文字也指台灣。

美不重視台 自我限制

這些插曲描繪出美國給予台灣的注意與重視有多麼少。因為堅持虛構的「現狀」,我們已讓中國削弱台灣在針對未來做出完全自由且不設目標的操作空間,我們能操作的空間也因此被減弱了。這樣自我限制選項,得到了什麼?

靠著假裝維持穩定與現狀,我們削弱了朝正確方向改變的可能性:促進民主原則。美國應該表明台灣是一個體系和平轉型的楷模,讓權力能夠和平交接。

(國際新聞中心鄭寺音譯)

(作者白樂崎先生曾任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現為本報團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