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06自由時報
記者鄒景雯/特稿
「兩岸關係的緩和,也獲得國際社會普遍的肯定,連帶增進中華民國與主要國家間的互信,打開深度交往的大門」、「從前許多國家迴避台灣,深恐捲入兩岸對立,如今兩岸和解,他們開始願意與我們商談免簽證待遇或避免雙重課稅協定,這些都是兩岸關係緩和的附帶效果」。這兩段話,是馬英九今年的元旦祝詞內容。
四天後,昨天,由於立院三讀通過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法,禁止牛肉高風險部位進口,美國官方為此發表聲明指涉此一動作「破壞台灣身為負責任貿易伙伴的誠信,將使美方未來很難與台灣達成協定,擴展與強化雙邊未來的經貿關係」。
什麼是空話囈語、什麼才是真實世界?已經不待分說了。
台美兩國政府在去年十月底簽署美牛議定書,馬政府事前未經審慎評估、據理談判,事後又無能信守承諾,確實違約背信,馬英九召開記者會強調政府要全力修補對美關係。事實上,要化解爭端、處理危機,及時舒緩內外齊發的壓力,最簡單的第一步,正是必須要有決策主事官員為破壞台美互信、迴避人民同意與他國私簽協議的雙重錯誤,下台謝罪。
美牛事件拖了兩個多月,無法再以拖待變,這是一個早可預知的發展,馬政府過度自信對國會的掌控能力,拒絕在第一時間處理,已經錯上加錯,如今倘若再錯失壯士斷腕時機,後續效應只會更趨複雜化,不會自動消失。
台美議定書簽字的是駐美代表,上桌談判的是衛生署,真正拍板決策則來自總統府,要找足夠棄?保帥的「?」,為今之計只有國安會蘇起,不砍蘇起向人民與美國謝罪,以息眾怒,馬英九就只好下詔罪己,為自身決策的錯誤、治理能力的不足,向各方公開道歉。
但由國家元首對外國折腰這是何等大事?用在僅佔進口量二%的牛內臟與絞肉事件上,並不符合比例原則,若輕率行之又將帶來新的問題。倘使另以其他「喪權辱國」約定作為割地賠款代價,在民意高張下,政權穩定必受重創,因此權衡得失,如何決斷已經無庸多言。
對美重啟協商以解僵局,這是民進黨去年即主張的解套方法,如今繞了一大圈回到這個起始點,早知如此何必當初!而老美為什麼要同意重新再談?除了國會通過修法的籌碼外,行政部門該如何投出敲門磚?最低成本的選項擺在眼前,馬若避而不談、視而不見,還會付出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