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08大紀元時報  國企3千億壞帳 國銀買單

上一頁 下一頁
 

20100108大紀元時報 

【記者方曉/報導】中共國資委近日下發通知,再次將國企政策性破產造成的銀行數千億人民幣(下同)壞帳帶入視野。財政部透露全國共實施政策性關閉破產的國有企業達4,936戶,核銷的金融債務3,872億元。而這些破產國企的債務多被國有銀行重點「買單」。

據中國網報導,2009年12月31日,國資委下發《關於進行國有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產工作總結的通知》,要求總結16年來國有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產工作。這一紙通知再次將國企政策性破產造成的銀行數千億壞帳帶入視野。

政策性破產,又稱計畫內破產,始見於1994年,是指中共國務院有關部門確定的納入國家破產兼併計畫並享受相應優惠政策的國有企業的破產。

1994年10月,國務院《關於在若干城市試行國有企業破產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上海、天津等18個被國務院確定為所謂最佳化資本結構試點工作的城市的國有企業破產,企業取得的土地使用權轉讓所得用於安置職工。

此後,隨著國企「改革」的不斷推進,政策性破產逐漸成為解決長期虧損、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國有企業和資源枯竭的礦山的重要手段。政策性破產在2008年畫上了句號。

中共財政部透露,1994年至2007年底,全國共實施政策性關閉破產的國有企業達4,936戶,核銷的金融債務3,872億元,安置關閉破產企業職工949萬人。

國有銀行重點「買單」

國企政策性破產核銷的近4,000億元金融債務中,國有商業銀行的債權占據了絕大部分。國有商業銀行承擔了國企改革的大量成本。在四大國有銀行股份制改革啟動之前,財政部一直是國有獨資金融機構的出資人代表。

按照《關於進一步做好國有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產工作的意見》,列出的2005年至2008年規劃:政策性破產關閉涉及國有商業銀行的金融債權多達2,271億元。

網易網友在評論中紛紛跟貼表示,近4千億的銀行壞帳最終還是老百姓買單。

「一個國企倒下去,兩三個千萬億萬富翁站起來。」

「國企為什麼破產,為什麼國企的資金會大量外流,國企改革的結果就是國企變股份公司,股份公司變私人企業,千億,有多少流進了個人的口袋?!」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