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21自由時報
去年四月墨西哥爆發H1N1「新(豬)流感」後,死亡人數據報超過四百因而舉世關注。不少人猜測疫情將如SARS般惡化而備受壓力,於是投諸心力研發
H1N1新流感疫苗。與其他國家一樣,當時台灣正面對金融海嘯衝擊,馬政府顯然未做出正確判斷而錯開藥方,民生逐步凋蔽。後又有健保調漲,美國毒牛,與ECFA等重大事件,遂令民間反彈聲浪大。
馬政府撥出三十億提供從無製造經驗,只進行過分裝作業的國光生技研發疫苗,過程中問題重重,沒有遵守新藥應有的研發步驟。包括缺乏正式發表的人體實驗,測試人數嚴重不足,例如國際知名廠商葛蘭素史克測試人數超過六千,諾華測試人數將近五千,而國光卻不足五百人。當全國小學生已經全面展開注射時,藥品說明書卻還有九歲以下兒童安全性與療效尚未確定之記載。衛生署的把關標準也讓許多專家質疑,包括是否逐批完成產品測試,對於只提供超多劑量且包裝粗糙的情形快速放行,例如每瓶裝盛四十人份卻只允許存放二十四小時。當疑似不良反應已經出現多起案例時,衛生署不願公開面對;對於立委質疑胚胎蛋來源與安全性,竟以商業機密回應;對於添加物福馬林、抑菌劑汞等也不願對民眾釋疑。有幾個注射後的死亡與嚴重副作用案例,非常類似H1N1流感症狀,不得不讓人有最基本的疑慮─是否製作過程對病毒的去活化不足,添加物的質與量是否導致病毒變種而先致病?
證據顯示,H1N1病毒的殺傷力類似一般流感病毒,迄今感染率僅約季節性流感的八分之一。世界衛生組織已經遭受質疑,是否受到藥廠施壓而誇大疫情。歐美國家也出現因為疫苗效果不佳而退貨或回收。我們呼籲,國光應該繼續研究改善其疫苗對人體各器官的安全性,然後將結果公開,衛生署應該去黨政色彩回歸專業,公正的扮演監督與仲裁者,無論是國人自製或國外進口疫苗,都必須持以相同的標準。防疫,不是秀場,不是政績,是人民的健康所繫。
(作者張葉森 為北社副社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