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26自由時報
四、五年前,有一位在大學開授「台灣史」的朋友告訴我,每一學期都規定大一新生要繳一份與台灣歷史相關研究報告,列入計分。有一位學生因為與台灣歷史的連結有極為嚴重的斷裂,報告一直無法落筆。後來想到自己祖父寫過一堆古漢詩,為了要應付作業,把祖父的作品拿出來細讀,請教祖父詩中的生命哲學、生活思考等等一大堆問題。高齡的祖父與孫女之間,因學校的作業首次有了長時間的深入對話。
以前小女孩心中的祖父只是一個凡俗的老古板,但是幾千字的研究報告最後一段最重要的結論是:「我重新發現了一個新的祖父!」
台灣六十年的被奴役教育,年輕一輩的心中,祖父母、曾祖父母輩的長者,只是擁有佝僂、老邁的身軀,肉身的內在並沒有盈滿的人文靈體。因為學校教育被中國勢力佔據,古老的台灣和台灣人長輩只是一個幽幽渺渺的存在,在子孫心中產生不了文化的聯想。
有一位父親,在兒女的中、小學的中國文學、中國歷史教育的陰影下,幾乎沒有機會與子女做台灣之情的學術對談。直到女兒大學的「人類學」教授規定要做耆老訪問,女兒才第一次與老爸長談台灣的過往。
第一次的三小時談話,老父娓娓縷敘童年的物質艱辛、家庭的溫情以及人際之間的許多恩義,女兒眼眶泛紅,老父第一次有機會對女兒濫情的流洩自己掩抑已久的心聲。
為什麼我們要遭受孫失其祖、父失其女的教育噩運!台灣子弟就是要做「我們」的學校學習自己獨立的台灣史,不容中國的國民黨教育部動任何手腳!
(作者鄭正煜 為台灣南社社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