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10大紀元時報
【記者沙莉/編譯】季姆勒是電子產品分銷商PCX倉庫業務主管,他用丙酮棉簽擦拭看上去是由三星製造的計算機晶片表面。棉簽變黑了,第一條線索顯示晶片可能是假的。然後在顯微鏡下檢查晶片,看到三星這個詞塗抹在晶片的頂部。顯然,這是假冒的內存晶片,不得用於銷售。季姆勒將它放在漆成紅色的放置假冒名牌產品的架子上,假冒產品包括英特爾,超微(AMD公司)和NEC公司等。
在過去5年中,冒牌電腦晶片、路由器和其他電子產品「成為一種流行病」,PCX主管阿維澤拉說。
根據2010年1月美國商務部數據,僅在國防工業發現的假冒電子產品在2008年增加一倍,從2005年
的3,868件達到9,356件,國家電子分銷商聯盟稱,假冒產品每年對資訊技術產業造成約1,000億美元的損失。
即使假冒產品能用,但和真貨相比,通常質量是不可靠的。假貨會妨礙各種功能的執行,比如汽車導航、配藥以及情報蒐集。思科公司的發言人卡威爾說:「假冒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在全球範圍內影響整個高科技產業,思科和其他領先的IT公司幾年來都在積極解決這個問題。」
美國國土安全部稱,2007年美國洛杉磯國際機場海關和邊境保護部門發生的路由器故障造成17,000乘客延誤。灰色市場和消除假冒聯盟的財務主管赫拉夫尼奇卡說,問題是由假冒的網路通信組件造成。該防偽組織成立於2001年,發起人為3Com、思科系統、惠普、北電和施樂。
美國商務部1月的報告,進入美國的許多假冒電子產品的來源是中國,許多是送到中國進行回收的電子廢物中摘取的零件。例如,工人拆開主板,摘出組件並打磨去掉標記。然後,他們偽造日期、品牌和產品代碼。這些器件然後售往電子交易市場和其他中間商,最後由供應商售往全球。商務部的名單上還有台灣,新加坡和馬來西亞。
發現假貨並不總是那麼容易,對於未經訓練的眼睛,所有組件看起來都是一樣。要檢查它們,季姆勒展示這些細節如標誌位置、真空包裝封口緊度以及晶片表面蝕刻深度等。
更加嚴重的是,造假者的手藝日益嫻熟。比如,有的造假人保留正品的蝕刻,將其與假冒產品塗層融為一體,以防止丙酮測試檢驗。
獨立的經銷商全球IC貿易集團購買和銷售電子元器件,包括內存、處理器和集成電路,使用高科技儀器來測試來自加利福尼亞州的組件。公司除了使用物理檢查和用酒精或丙酮擦拭之外,還使用X光
射線和除去封裝檢查內部晶片的標記和日期。
該公司的共同創始人利萊說:「未來兩年內我們可能將投資約25萬美元用於測試設備」,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商英特爾,已開發了軟體,幫助用戶確定電腦的處理器性能符合規格。
英特爾發言人穆洛表示,這些措施有助於英特爾對在20世紀90年代曾經普遍的問題更有對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