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17大紀元時報  外電:中國經濟泡沫真麻煩

上一頁 下一頁
 

20100317大紀元時報 

【記者張東光/編譯】對於中國的經濟現況,中共總理溫家寶警告,過度投資與內需不足,將使中國經濟出現泡沫,但多數分析師則認為,中國已深陷「泡沫狂熱」而不能自拔。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David Ignatius在11日撰文〈中國經濟泡沫真麻煩〉,文中開頭說,此情此景讓人想起早期的綜藝節目主持人Lawrence Welk,他每週都會在其Champagne Music Makers節目中播放令人舒緩的樂曲,以驅散聽眾心中的憂慮。作者認為,中國的聽眾現在應該關掉這個頻道的音樂,且聽一聽溫家寶怎麼說。

2007年3月溫家寶在中共人大會議期間表示:「中國經濟最大的問題是成長不穩定、不平衡、不協調、不持續。」這番話與美國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在 1996年針對股市所說的「非理性榮景」(irrational exuberance)有異曲同工之妙。

上週的中共人大會議中溫家寶再次重申:「我們面臨的一個很複雜的情況」,暗指中國有投資過熱、全球衰退持續的雙重風險。對於引起許多城市房價過高的過度投資,他則說「新開發案必須嚴格控管」。

作者認為,中共領導人似乎體認到,中國這種快速崛起的經濟「奇蹟」,絕對無法對抗經濟學原理的地心引力。著名經濟學家Herbert Stein幾十年前曾說過:「如果某件事情不可維持,它將不會持久。」這恰恰點明了此時中國這種偏頗出口、不均衡的經濟成長,將不可長久維持的道理。

作者還提到,世界銀行總裁佐立克(Robert Zoellick)在最近一期《國際經濟雜誌》(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中表示:「中國依賴出口的經濟成長將不能長久維持。」該文中,佐立克引述國際貨幣基金會的分析,認為中國要靠目前的貿易形態維持每年8% 的經濟成長,2020年中國的出口量將倍增,但這絕對是異想天開。

樂觀的人常說,中共領導人將放緩投資、降低信貸,並同時將中國經濟轉換成消費導向的形態。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網站更激情地吹噓:「2025年以前,中國將建造10座規模如紐約的新城市」,言下之意,中國似乎是個現金永遠提領不完的印鈔機。只是對於未來,這些樂觀分子常常預測失準,1960年代的舊蘇聯與1990年的日本便是前車之鑒。

作者最欣賞的中國泡沫分析師是David M. Smick,他在「世界是彎的」(The World Is Curved)一書中準確預測了美國的金融風暴,同時指出了令人擔憂的統計數字:在全球金融風暴之前,中國出口占GDP的比重高達43%。

此外,2009年中共為了對抗衰退,斥資18兆美元刺激經濟與信貸揮霍,金額占GDP比重達38%。這些資金理論上都應該用在消費者身上,但Smick估計,85%的資金流向國銀企業與銀行,反倒使中國的泡沫越吹越大。

樂觀的人總是說,不用擔心,中國擁有2兆美元的外匯存底。但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Michael Pettis卻在其部落格中反駁,這些大多以美元計價的外匯存底不能變賣,否則中國將自傷更重。

作者結論道,對於一個長期出口導向的國家,要一下轉為消費主導的長久持續性經濟增長型態並不容易,而且中國鋼鐵業過度投資,產能足以供應美、俄、日、歐等國的需求總和,要一下子改變這種供需失衡的態勢,也非一朝一夕可成。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