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25自由時報   國安當兒戲 馬毫無警覺

上一頁 下一頁
 

20100325自由時報 

記者鄒景雯/特稿

蘇起赴中案已進入了審批階段,這起事件牽涉到若干嚴肅的問題,馬政府如果執意遂行,後座力絕對會報應在馬英九身上,一個支持度已陷入昏迷的總統不該連起碼的警覺都沒有。

第一,國家安全工作的性質與執掌,其敏感性不同於政府一般部門的業務,退職國安人員的管控向來嚴格,有別於其他政務官,蘇起於公是前國安會秘書長,於私與總統的關係深厚,其動向若以「民間人士」一語帶過,兒戲視之不以為意,或如內政部長援引他例強加比附,這表示當局完全缺乏對國家安全的基本觀念與素養。

第二,蘇起卸任才一個月,依兩岸條例規範必須有三年的管制期,海南島的博鰲會議有沒有非蘇起赴會不可的理由?如果沒有,為何不自制,定要落人口實?如果非他不可,理由何在?這理由豈不啟人疑竇?

第三,蘇起的申請案尚未送出,就先放話已獲總統授權,請問國安會要如何表示意見?內政部聯席會議又能怎麼秉公處理?此一惡例破壞體制莫此為甚。妻子在其國安會任上前往中國推銷已經引起軒然大波,何況蘇起自己的複雜程度,為什麼連起碼對社會的責任感都沒有?

第四,蘇起之例若開,未來國安會副秘書長、諮詢委員、國安局大小官員、甚至軍情局等單位卸任者,是不是都要比照蘇起不設防的開放?如果有人不准,難道蘇起掌握的國家機密會比這些下級單位少?若此,總統的帶領權威不會崩潰嗎?馬政府知不知道現在有多少卸職的國安人員他們守法自持、嚴守紀律,即使超過三年也不前往過去安全工作的對象中國?總統對他們的示範是什麼?

第五,馬英九總把「依法行政」掛在口上,宣稱以高標準自我要求,若在實際作為上,有太多的「特例」或「下不為例」,這表示馬政府的法律遇到特權一定轉彎,學法的馬總統要如何自圓其說?

許多國人不解,一個七六五萬票支持出來的總統,為什麼不到兩年就崩盤,原因出在哪裡?蘇起案是一個眼前例證,馬團隊連什麼是政府都搞不清楚,要他們主持國政根本超過其能力負載。馬英九若擔心反對黨不夠忙,大可讓蘇起去博鰲試試看。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