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09自由時報
記者鄭琪芳/特稿
猶記得,去年底「東協加一」即將生效之際,馬政府不斷強調,台灣將會被邊緣化,並以此做為「ECFA非簽不可」的理由,最近甚至連「不簽ECFA將成北韓第二」的說法都出來了。馬政府持續以「恐嚇性」方式宣導ECFA,一再信口開河,卻禁不起事實的考驗。
根據財政部統計,我國今年第一季出口成長超過五成,不僅回到金融海嘯前水準,並創下歷年同季次高;其中,我國對中國及香港出口是歷年同季新高,對東協六國出口則是歷年同季次高。
馬政府的邏輯是,「東協加一」上路後,中國與東協各國享有關稅優惠,被排除在外的台灣將無法進入市場,將因此被「邊緣化」,行政院長吳敦義甚至曾宣稱「不簽ECFA馬上會有滅頂危險」。
但是,「東協加一」生效已逾三個月,台灣不僅未被排除在中國或東協市場之外,對中國及東協出口還大幅成長六、七成,哪裡有「邊緣化」?哪裡有「滅頂」?看來,唯一滅頂的,應該是政治人物的誠信。
如果,馬政府認為三個月的時間還不足以檢驗,那麼,可否再等三個月?等到今年六月底,看看台灣有沒有被邊緣化,如果還是沒有,馬政府是否願意承認,「不簽ECFA將被邊緣化」的前提是錯的,並且放棄洽簽ECFA?
近來總統府不斷拋出議題,昨更要求在野黨說明「替代方案」,以解決「不利台灣產品出口競爭的邊緣化危機」;問題是,目前馬政府根本無法證明台灣確實有「邊緣化危機」,憑什麼要在野黨提出「替代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