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513自由時報
「兩岸族譜展」在台南擺滿了族譜,也擠滿了中國客,閩台「鄉親」互換族譜,在場的福建省長黃小晶說:「親戚要常往來」,使人感慨,台灣人「認賊作父」的歲月不知何時了?
台灣人十個九個屬於原住民血統,被中國外來政權統治將近三百年,鄭時就有三萬零兩百廿九人被迫漢化為漢民,清乾隆廿三年賜漢姓名。這種「漢人」族譜上的「來台祖」,其實就是「漢化祖」,真正的身分不是平埔族就是高山族,所以原始族譜上「來台祖」(番祖)沒有他的「中國祖」。直到日據開始把「番祖」接到「漢族譜」,大盛於蔣介石中華民國時代。方法是,根據「主家」的口音等,例如閩之漳泉腔、客之梅縣、海陸豐、詔安腔等,把他們接到相關的中國地方相同姓氏的族譜上,於是台灣「番」也成了炎黃子孫。原沒漢姓的高山族更離譜,竟有一家人三、四種漢姓的。
台南人不是傻瓜,古時先人大多不識字,即使有族譜也是別人寫的,寫什麼自己不知道,若是抄來的或是別人給的族譜更應先確定它的真實性,以免被笑「呆胞」。
(作者沈建德 為前中興大學企管系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