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14大紀元時報
【記者林帆/美國華盛頓DC報導】中斷了兩年多的中美人權對話於13日和14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這是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以來,中美雙方首次舉行人權對話。針對中國惡劣的人權狀況,美國多位議員表示,閉門對話難有實效,美國政府應採取更公開、更強硬的措施,向中共施加壓力。
中美雙方重啟自2008年5月以來的首次會談。美方代表是負責民主、人權及勞工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波斯納,中方代表是中共外交部國際司司長陳旭。雙方對話的主要議題將涉及宗教信仰自由、網路自由、司法公正性和法律制度等議題。
人權是美中關係核心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克勞利說,這次對話並不是要給中國上人權課,而是幫助北京懂得人權問題對華盛頓的重要性。他表示,單獨舉行人權對話並不意味23日舉行的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不討論人權問題。
長期以來中共嚴厲過濾網路,阻止民眾取得有關敏感主題的資訊。
克勞利強調,由中共政府信息審查制度所引發的Google撤出中國,以及最近發生的數起中國維權律師辦案受到中國司法部門阻撓,甚至被取消執業資格等事件都是美方關注的問題。
單純對話難有實效
針對本週即將重新開啟的中美人權對話,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資深議員羅拉巴克說:「以範圍和數量來講,中國是世界上侵犯人權最嚴重的國家。要想改善中國的人權狀況,單純的對話難有實效,美國應採取更有力的措施。」
他建議美國應採取增加關稅等貿易手段,把中國等專制政權和民主國家進行區別對待,以迫使其改善國內的人權狀況。
人權對話必須公開透明
美國國會蘭托斯人權委員會的資深議員史密斯(Chris
Smith)也說:「人權對話越公開透明越好,這是最基本的普世的人權問題。作為一個人權活動家,我認為你必須讓那些(迫害人權的)國家的整個政府對他們所做的負責任。」
恢復新一輪美中人權對話,一些中國的異議人士對此表示歡迎。然而,一些美國人權人士卻對這次人權對話的成效持懷疑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