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04自由時報   光靠嘴巴講一講 北京就會放行嗎

上一頁 下一頁
 

20100604自由時報   

記者鄒景雯/特稿

中國外交部反台灣FTA的論調在六月一日重申後,馬總統兩天內三度對中國喊話,提出不要干擾的呼籲,「密集表態」的功能在述明立場,說了比沒說好,但是光說,無從解決問題,大家要看的是馬政府是否有能力解決?

二 ○○八年,國民黨重新執政,打的一個鮮明的旗號是:它比民進黨更能處理兩岸爭端。這個訴求,相對於之前陳水扁屢屢把中國事務拿來進行政治消費之用,的確有其賣點。但兩年下來,國民黨的能耐在哪裡?原來,除了忍氣吞聲、自我閹割外,就是觥籌交錯、利益交換,不然則是驕其妻妾、自我感覺良好,其餘無甚建樹。

所謂的十二項協議,以量取勝,論質,大有檢討之處,而此,是以承認「一中」框架換來的;此一巨大代價,等同擱置國家主權,前朝不是不會做,而是不敢做,也不能做,但國民黨把背叛、投降當成功績、榮耀,厚顏程度實屬罕見。

現在,馬英九以ECFA可以啟動FTA的論述,證實截至目前為止只是自我感覺良好的一廂情願,根本未與中國達成任何共識,所謂「有能力處理兩岸問題」,僅為假象,並非事實,是另一個「六三三」翻版。

為什麼馬治國會陷入這種惡性漩渦?靠嘴施政、文宣掛帥使然,以為說出來了,就達成了,做了什麼苦工?忙著作秀,沒空。兩天內三度對中國喊話,不正是典型的產物?其實,馬英九可以做的事太多了,要對方讓步不是用講的,實力才是籌碼。既然中國不願換腦袋,ECFA為什麼不能緩一緩?有什麼非急於一時的理由?ECFA的迫切性從開始就是馬英九過度放大的假性現象,何不讓兩岸之間冷卻一下,給中國一點冷靜思考的空間?

馬政府同時必須誠實面對人民,ECFA的簽署是要以與美日歐盟等大國達成FTA,才能構成全球佈局,不致被鎖在中國,經濟部不要妄想用規模不成比例的新加坡、菲律賓FTA來充數搪塞,這是交不了差的,不足以增加ECFA非簽不可的正當性理由,經濟部倘若有此企圖,屆時相關數據一加比對,必然專業再次掃地。

不過,上述種種,馬英九應該是做不來的,因為他的腦袋已經被意識形態與既有性格綑綁,注定走不出格局。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