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10自由時報
國民黨秘書長金溥聰昨天說本人「到中國推銷農產品,還帶頭上街遊行反ECFA,豈不是自相矛盾…民進黨是少數霸凌」云云。
走出台灣,是為了增加我們的競爭力;走到對岸,是為了了解我們的對手到底有多少實力。近年來為了讓雲林的農業能夠提升,我們到荷蘭、日本取經,也前進澳門、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行銷台灣優質農產品。因為,只要對農民有幫助,我都願意去做。
今年四月份到中國特別經過四個省市進行考察與了解,讓我驚訝的是,中國政府上自中央、下到地方都在強力發展農業,並以規模化、速度化、專區化、政策化配合經驗、技術、資金,進行世界上最快、最大的農業翻轉計畫,至少有十六個省市建立海峽兩岸農業試驗園區、台灣農民創業園區等,共超過二十九個農業專業發展區塊,絕大多數都是台商具體投入人力、資本等進行農企業改造。
相較於中國對農業的大躍進,台灣根本沒有農業的政策;簽訂了ECFA之後,馬政府對農業更沒有進一步的對策。在後ECFA時代,台灣農業將產生巨大的質變,正是所謂結構性的改變。執政黨不能只是一味地批判民進黨,因為如果台灣農業沒有進行徹底的結構性改變與調整,未來在國際市場面臨東南亞國家及中國競爭的同時,我們的優勢在哪裡?
為了搶救DRAM,我們看到馬政府投入超過七百億元;為了要限期內加入ECFA,對傳統產業提撥九百五十億經費;然而對於農業,試問馬總統,您的政策在哪裡?
(作者蘇治芬 為雲林縣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