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16自由時報   澄社評論--中國的下一步

上一頁 下一頁
 

20100716自由時報   

對北京的領導人而言,後ECFA時期至二 ○一二年台灣總統選舉將是一個關鍵期。中國對台工作,將以促成馬英九總統連任成功為最高戰略。基此,若中國的作為會讓馬總統受到台灣民意的質疑與反彈,就會儘量避免。例如,阻撓台灣與東南亞國家簽訂FTA,因會讓馬總統承諾落空,並受到民進黨質疑,北京考慮開一個小洞,但不是大開方便之門,由個案變成通案。

北京在ECFA之後,最迫切的焦點是靜待台灣五都的選舉,及如何準備好必要的後續因應之道。馬總統為尋求連任,可能阻擋北京要求政治對話、協商的壓力,北京屆時需要被動予以尊重。中國國台辦主任王毅了解政治協商仍不是時候,北京理解過快進入政治談判,可能不利於兩岸關係。中國對「一中各表」有意見,希望能「一中同表」或「一中共表」,強調「一個中國原則」,但彈性調整為接受「九二共識」、「一個中國框架」的用語。若說ECFA是北京對台的統一戰略的第一步,下一步會是在「經濟一體化」之後,追求「社會一體化」。

北京在兩岸經貿關係制度化的目標達成之後,對台將繼續訴求兩岸人民同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自二○○九年起每年在福建主辦的海峽論壇,吸引台灣民間各界人士前往參加,建立歷史、生活的各種連結。胡六點提到「要加強兩岸青少年交流…,願意協商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協議,推動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二○一○年七月,上海復旦大學舉辦暑期台灣大學(涵蓋北中南公私立十二所大學)夏令營「中國上海世博會和江南地區城市經濟發展考察」,旨在改變台灣年輕人對中國的刻板印象。

北京深知美國、歐盟、日本、韓國不可能與台灣洽簽FTA,僅需考慮如何因應新加坡或菲律賓,與台灣談判及簽署FTA的形式。對北京而言,ECFA使兩岸緊張大幅降低,美國歐巴馬政府需要依照「八一七公報」的承諾,徹底根本解決對台軍售問題。中國對台飛彈部署的彈性調整可能出現,但同時需截斷台灣對外軍購的管道。

(作者林正義 為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