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18大紀元時報
☉洪輝祥(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召集人)
高屏溪的生與死牽動這一代與下一代太多人的幸福。但是現在的高屏溪正奄奄一息,需要大家共同關切。高屏溪被當成取水口、抽水站、河濱公園、水庫水源、漁塭、農田、採砂、排水溝等多重利用及資源榨取。
它盡可能地滿足了人類的需要,但是高屏溪的自然河川生命卻日益萎縮,是否要等到這條溪流垂死或者反撲,人們才要懂得收斂貪婪與自私呢?
一個簡單常識問題
一條全國最大逕流量(年90億噸)的生命之河,如何變成一條威脅橋梁與生命的憤怒之河?我們試圖找出答案,探討如何恢復高屏溪的自然生命力。
高屏溪集水區面積廣達2,300平方公里,如果依照去年八八水災3天的降雨量,平均2,500公釐來估計。以地表逕流70%來推估,3天要經由高屏溪流掉的水量幾乎為全年的一半(44億噸)。
但是,目前現在高屏溪「治理」的河堤「有效寬度」只有500公尺寬。根本無法有效排洪、滯洪,更喪失吸納地表水入地下水的機制。
面臨的各式人為威脅
所以說,每到豪雨颱風季節,高屏溪絕對是怒不可抑的一條暴躁河川。要讓它停止憤怒,必須先知道它所受的各式威脅:
1、流域山坡林地開放伐木與超限利用,導致崩塌侵蝕太強,濁度、淤沙日趨嚴重。
2、豐水期的濁度癱瘓水資源設施,洪水迅速奔騰入海,不利水資源有效使用,更威脅橋梁安全。
3、枯水期的各類汙染進入攔河堰,成為威脅生命的環境因子(荷爾蒙)。
4、高灘地違法占用,行水區嚴重被窄化,上游必定淹水。水位高升增加流速與侵蝕力量,威脅橋梁與河堤構造,惡化水質與水量的永續性。
5、過多河濱公園等人工設施入侵,扭曲河川自然生命力。
6、長期採砂過度,導致低流路深槽下切嚴重,加速水流失,也侵蝕橋梁基礎結構。
7、過度依賴地表水的取水模式(如高屏大湖、曾文越域引水),缺乏涵養水源的機制。
尊重河川生命力 才能安身立命
高屏溪是哺育350萬人的生命之河,但是,政府卻放任高屏溪被違法占用,導致所設計的兩岸河堤寬度,由原來的2,000公尺剩下500公尺可以排洪。這是官方縱放與百姓貪婪的集體傑作。
被占用的行水區裡,70%為漁塭,10%為高莖作物,而這2者都是相關法規(水利法與河川管理辦法)所禁止的行為。因為在行水區進行養殖與農業行為,使用的抗生素、農藥、肥料會直接進入高屏溪,汙染水質。
距離高屏溪攔河堰只有1,500公尺,自來水公司每天從高屏溪攔河堰抽取上百萬噸原水供應大高雄地區,如此的水質,縱使經過澄清湖高級淨水場處理,品質依然堪慮,無怪乎大高雄地區民眾依然不敢飲用自來水。
因此要徹底改善大高雄地區的用水品質問題,必須貫徹公權力,讓違法使用的魚塭與農業遠離行水區。
在水量的影響方面,上千公頃的漁塭位於行水區,全年日夜不停抽取地下水直接造成高屏溪水資源的惡化,因為當地年均蒸發量約1,600公釐,造成蒸發約
1,600萬噸,而1,000公頃漁塭抽取補水量約4,500萬噸,估計全年約有超過6,000萬噸位於行水區河床下的地下水被抽取,直接造成河川地表水的消失,這對於倚賴高屏溪灌溉的21處農田水利會取水口,與自來水公司11處取水口而言,是龐大的需水競爭壓力,尤其是長達7個月的枯水期更是惡化。
負責水資源的公權力部門,如水利署者,不負起相關責任,取締違法抽取河川地下水,卻將缺水危機轉為興建吉洋人工湖、曾文水庫越域引水等更惡化水資源永續的方案,不但浪費公帑,破壞生態、犧牲700公頃良田,也將高屏溪帶向竭澤而漁的危險地步,其結果將惡化屏東地層下陷,與海水入侵地下等一連串水資源的危機。
需治理的是人不是高屏溪
高屏溪因人謀不臧,被違法占用的面積高達2,000公頃。而這也絕對影響到河川原有的排洪、滯洪、補注地下水等功能,更不要說高屏溪的生態已岌岌可危。
汛期將至,這是每年的自然循環,但我們卻不斷逆天而為,圖的是「私人利益」與「工程永續」,卻犧牲了河川自然生命力,與公眾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