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23自由時報   眼中有選票

上一頁 下一頁
 

20100723自由時報  

筆者自幼長於都市,雙親卻都是出身於標準的農村家庭,因此芬芳的稻田、寧靜的鄉野、耕犁的黃牛,同是他們眷戀而不可割斷的童年回憶。從雙親講述童年生活時的眼神,我看得出來,他們對於土地始終有著一份極深厚的情感─那是務農人家的天性,把土地看作孕育一切的母親。

可惜,似乎不是每個人都能夠領略這份台灣子女與農田的緊密連結,所以才會在以民主人權自詡的台灣社會,發生了苗栗大埔農田被地方政府橫徵暴斂的慘劇。有國民黨立委還擔心此事會影響到五都選舉,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農民財產安全受到公權力威脅,辛苦耕耘的成果付諸流水,這反映的是政府對農民的輕賤與民主精神的破壞,怎麼會只聯想到「選票流失」的問題而已?

與其考慮年底的五都選舉,國民黨不如想想當年是如何失卻中國江山的?固然國共雙方的糾纏盤根錯節,然而最關鍵的,還是毛澤東當先關注到了農民的生活狀況。現在,國民黨卻在台灣複製著同樣的錯誤,那麼這個政黨之後會如何收梢,我們也已經可以預見了。

(作者廖文綺 從事補教業)
 


苗栗縣政府強行徵收大埔農地,農民的陳情絲毫無法阻止縣政府強行鏟地。

既然短時間內無法解決,難道真的只能先下手為強嗎?那麼農民豈不先遭殃再說?姑且不論農民的抗爭是否有理,在農民的土地上施展鐵腕一定要將原由和相關的補償方案講明,評估是否真的要那二十八公頃全部徵收不可,而且這不是在拆除違建,而是徵地,農民並沒有違法在先,因此縣政府應該在手段上一定要合乎比例原則,徵收手法是否過當,是否給予一定的折衝時間和空間,不能僅以「依法行事」含糊帶過,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說法,農民所栽植的地上物花了許多時間栽種,苗栗縣政府卻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全數鏟除,叫農民情何以堪。

劉縣長從頭到尾也沒有親上火線處理,而是由行政院長吳敦義出面對外表態,由此可知民怨四起,已經震動到政府高層。縣長是靠選民的選票一票票支持選上的,如果連地方的聲音都聽不進去,那就有違人民的期待了。

(作者蔡佳憲 為公務員)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