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31大紀元時報  公民新聞力量大 主流不報我來報

上一頁
 

20100731大紀元時報  

☉劉映辰、黃郁翔

大埔事件是由一名公民記者的揭露及非主流媒體Newtalk的報導後,才開始有廣大主流媒體跟進,輔仁大學新聞傳播系副教授陳順孝認為,從最近的大埔事件可以看出公民新聞有其不可忽視的力量。

陳順孝在28日幸福加油站「全民新動力」中提到,公民新聞重要的力量來自於,參與者往往就是社會行動的主導者,或他本身就是社會議題的當事人,而公民新聞最大的價值在於深根在地,以在地的角度去揭露主流媒體所忽略的訊息。

陳順孝說,這次大埔事件經由公民記者大暴龍的揭露,引起整個部落格圈的廣泛討論,議題逐漸發酵到一定程度後,大眾媒體才開始跟進,進而被更多的民眾看見。

陳順孝表示,公民新聞崛起後,整個傳播體系跟以往有所不同,隨著公民新聞的發展,形成兩個傳播體系,一個是大眾傳播體系,包括公共媒體、商業媒體以及政府媒體;另一個則是公民傳播體系,主要包括PTT的鄉民、獨立媒體以及部落客。

陳順孝接著說,這樣的傳播體系形成後,這次的大埔事件即是公民傳播體系最新一次的展示,之前樂生的議題亦是如此;不只在社會議題上,甚至是電影海角七號,也是因為透過網路口碑行銷不斷的討論,才讓票房衝高。

陳順孝認為,公民新聞最簡單的兩個定義是,從「打動人心的故事」,進而「傳遞進步的知識與價值」,像是這次大埔事件「當怪手開進良田」震撼的影片打動人心,進而碰觸到民眾的文化深層價值,從而傳遞大埔事件背後所探討的農村再生條例和土地徵收條例問題。

陳順孝也提到,一個新聞報導成功關鍵不在於所擁有的技術,而是在於其對於議題的掌握以及深入了解的程度。他進一步解釋,當一名公民記者不一定要受過新聞的專業訓練,像是畢業於中文系的江一豪,白天是搬家工人,晚上則是「苦勞網」無給職特約記者,卻曾經入圍台灣新聞界最高榮譽「卓越新聞獎」。

陳順孝說,台灣主流媒體大多基於商業利益,新聞事件跟進到一定程度後即不再關切;而公民新聞可貴的地方在於,對議題不是只看一時的熱鬧,而是深入關心並做長期探討。

最後,陳順孝表示,從前大眾媒體會設定民眾要關心什麼議題,現在公民媒體崛起之後,已經有能力設定大眾媒體的議題,提供更多可能性,進而改變傳播生態,公民新聞可發揮的力量逐漸變大。

──轉載自「新頭殼newtalk」
 


上一頁